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汉、藏、回、东乡族9—15岁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瑞文测验对汉、藏、回、东乡族9—15岁儿童智力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并对影响各民族智力发展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成就归因上的差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杜林致  赵鸣九 《心理科学》2000,23(3):355-356
1 引言  独生子女是否具有特异性的问题 ,是人们非常关注的焦点。国内有关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总的认为 :独生子女智力水平比较高 ,非独生子女的性格大多优于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在情绪稳定性 (不稳定 )、情绪强度 (强 )、主导心境 (乐观 )、独立性 (强 )、自制性 (差 )、坚持性 (差 )、果断性 (强 )、聪慧性 (强 )、求知欲 (强 )、灵活性 (强 )、权衡性 (差 )等十一项人格特征上 ,与非独生子女都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从成就归因角度来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可以说是从另一个侧面对这一问题所进行的探索。2 研究方法2 1 样…  相似文献   
3.
本报告运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汉语语句,测试六个民族儿童对汉语语义理解的结果表明:(1)在双语教育环境中,六个民族7—9岁儿童对三类句型的理解,由于动机因素的不同,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2)在口语与书面语的转换关系上,无本族文字的民族儿童,学习汉语教材是初次接触到书面语言。(3)文化发展的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地区的民族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之内。(4)进一步分析少数民族儿童使用双语的具体特点,可作为解决双语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实验通过“A:B::C:D”范式,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考察了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图式生成阶段诱发出N400和P300成分, 反映了类比源域的词对概念通达和词对关系抽取的加工过程; 类比映射阶段诱发出N400和晚期负成分LNC, 反映了类比目标域前项词汇概念意义的激活, 以及将已获取的图式关系类比映射于目标域, 并进行推理的加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 语言类比推理的神经机制复杂, 牵涉到一系列认知加工步骤; LNC成分与类比映射阶段的加工关系密切, 其波幅和头皮分布的广泛性情况与类比映射关系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赵鸣  刘涛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3):355-363
语言回指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从先前某个已表达的单位或意义中得出自身释义的过程或结果, 对回指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认知科学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关的ERP实验研究表明回指语言理解过程更为符合语言平行加工模型, 其不同的理解加工阶段中会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先行词词频、照应语不同形式等因素的作用和限制。未来研究应对Nref效应、回指加工各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零形式照应语以及汉语回指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90名4-6岁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一年龄段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其发展特点。实验要求被试确定测试句中代词TA的回指名词,该回指名词需要被试依据相关的世界知识进行判断。实验发现:(1)4-6岁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于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2)4岁组儿童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水平较低,与其他两组儿童相比存在较显著的差异性;5岁组和6岁组儿童对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差异较小。(3)儿童在言语理解中对于不同类型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对现实生活相关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相比,各组儿童对童话语境相关的世界知识的运用能力更为灵活。这一差异性在4-5岁组儿童表现得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形式"这一极为重要的美学关键词,伴随着西方哲学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作为外来词,它与中文本来的"形"在哲学和语言学的意义上既有本质区别又有些许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