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现代社会的失眠问题异常突出,其对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SDC)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原发性失眠(PI)对陈述性及程序性记忆SDC的影响存在分歧。梳理以往研究发现,系统巩固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支持睡眠结构紊乱及脑结构异常可能是PI患者SDC损伤的潜在脑机制。未来研究可考虑同步采集行为、脑电和脑成像数据,深入探究PI影响SDC的脑机制,并验证上述假说;还可尝试通过经颅电/磁刺激和目标记忆重激活等无创性干预措施改善PI患者的SDC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阔  何立媛  赵莹  王敬欣 《心理学报》2019,51(11):1207-1219
通过两个眼动实验考察金钱奖励和惩罚引起的动机对个体在不同空间线索条件下注意控制加工的影响。实验1采用朝向/反向眼跳范式, 被试通过内源性线索提供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做出简单的朝向眼跳以及需要抑制优势反应的反向眼跳。结果发现, 相比无奖惩条件, 奖励条件下朝向眼跳任务的正确率更高, 惩罚条件下反向眼跳任务的正确率更高; 两种眼跳任务中有奖惩条件下的眼跳峰速度均比无奖惩条件高。实验2采用Go/No-go任务, 进一步探讨了由副中央凹加工外源性边缘线索从而不能提供充分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奖励和惩罚对注意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 奖励条件下Go反应的眼跳潜伏期更短, 惩罚条件下No-go反应正确率更高, 眼跳峰速度在两种条件下均比无奖惩条件高。以上结果表明, 奖励和惩罚均能够促进个体的注意控制, 但二者的加工过程是分离的, 奖励能够改善趋近行为, 惩罚则能够显著促进抑制控制行为, 且奖励和惩罚在注意控制加工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模式, 奖励能够更早唤醒注意控制系统从而更快地促进行为的发生与执行, 惩罚则能够通过调节注意资源促进以目标为导向的行为中对优势反应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幼儿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能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某幼儿园大班58名幼儿为被试,采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测查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并采用同伴提名法测查幼儿的被接纳和被关注程度.通过对五种同伴关系类型的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差异研究,考察同伴关系与情绪理解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欢迎型幼儿在四种情绪理解任务上的表现显著高于被拒绝、被忽视和矛盾型幼儿;幼儿受同伴接纳程度与其情绪理解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被同伴关注程度相关不显著;同伴接纳程度对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特点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大学生学业成败归因与内隐自尊、外显自尊间的关系,对74名大学生进行内隐联想测验(IAT),并要求其完成Rosenberg自尊量表(SES)及学业成败归因量表(MMCS).统计分析表明: (1)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相关不显著; (2)当学业成功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自己的能力,而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成功归为努力、情境和运气; (3)当学业失败时,内隐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于情境,而内隐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能力不足;同时外显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倾向于将失败归为情境和运气,而外显自尊水平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为个人努力不够.  相似文献   
5.
赵莹 《美与时代》2013,(11):120-120
音乐是一门启发人心灵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渠道。通过聆听音乐,让我们为其中的美好意境而沉醉,逐渐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寻,在探索的路上开发我们的创新意识。因此,在中小学音乐教程中,应注重将学生们的创新性思维和音乐的教程结合在一起,因材施教,充分地有效地来发挥同学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