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正> 史伯的“去同取和”思想,通过晏婴而影响于孔子;并由孔子将它发展成为维新路线,而与激进的变革路线相对立。《论语·子路》篇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其明证。何谓“和”?何谓“同”?两者的关系又如何?清儒黄式三曾说:  相似文献   
2.
纂集旨在把具有关联性的文献资料加以汇集整理,是一种重要的文献生成方式,主要包括总集与别集.在中古时期,伴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以及汉译、整理与编纂等佛典生成途径的多样化,佛典的数量不断得以积累,佛典的纂集应运而生,纂集类佛典序跋随之题写.中古纂集类佛典包括合经与法苑,中古纂集类佛典序跋也相应地包含合经类佛典序跋与法苑类佛典序...  相似文献   
3.
对于“百家爭鳴”的方針,我完全同意,坚决拥护,并願为貫徹这一方針而努力。为要正确地貫徹这一方針,我有下列几点意見: 第一,反对教条主义,开展創造性的理論研究,为正确地貫徹“百家爭鳴”方針打好基礎。“百家爭鳴”的方針,必需通过学術上的自由討論來貫徹;在自由討論中,切忌?洗直⒀怪泼裰鞯幕底黠L,而教条主义恰是这种坏作風的思想基礎。从思想史上看,凡是教条主义者,都是学術討論上?洗直⒀怪泼裰鞯牡湫汀N覀兿惹刈友е械乃济涎?从“先王”  相似文献   
4.
只要考察一下目前流行的哲学著作(包括翻譯)和各(?)使用的哲学教材(包括教学大纲),马上就可看出:在哲学研究上和哲学教学上,还存在着某些原則性的意見分歧。例如: (1)辯証方法与唯物理論,究竟应分应合?如果应分,则究应孰为先后?如果应合,则采取何种表述形式才能体现出方法与理論的正确关系? (2)原理、規律与范疇的关系如何?它們的界限与分野何在?并在何种条件下才  相似文献   
5.
刘禹锡(纪元772至842年)和柳宗元(纪元773至819年)的无神论思想,不仅在唐代最为杰出,在整个中国无神论史上也有其创造性的特殊建树、有其独立的科学的历史地位。这就是说,从中国无神论史上来看,刘柳的无神论思想,有如下三个历史特点:第一,刘柳在认识自然现象、解释自然现象的场合,不仅坚持了一般的无神论原则,并且把这一原则放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做出了创造性的阐述,在阐述过程中,对于当时及历史上  相似文献   
6.
共谈七个问题。有无方法论的意义,未敢自必;因其不成条贯,故名“断想”。凡所不敢苟同的论点和方法,择要提出,附以已见,借便讨论,共定是非。其有称引时论,远失原意,以及持论错误等事,统希指正。  相似文献   
7.
拙作《释一二》(副题《先秦矛盾观的发展》)共分十一草,系就《经》《子》中“一”“二”及其孳乳各字的演进史迹,探索先秦辩证法观与形而上学观的斗争及发展规律。兹将其初稿第二章发表于此,借求指正。  相似文献   
8.
一、春秋末期阶级斗争的发展与“和”“同”字义的转化《论语》中的“人”“民”对立,乃春秋末期奴隶制的基本矛盾,“民”的“不服”与“役人”、“工商”的暴动相结合,汇合成为向封建制过渡的伟大动力;奴隶主阶级的内部分化,即所谓“乱臣贼子”的“暴行”,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