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明达,回族,祖籍河北孟村,1943年生于甘肃兰州市。自幼习武,1958年入选甘肃省体委运动队,先后在武术队、击剑队任专业运动员,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后自学考入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67年毕业后任中学教师。1972年调甘肃师大体育系任武术教师。1978年考入兰州大学历史系读研究生,后留校执教,1986年晋升副教授,先后主持敦煌研究室和古籍研究室工作。1993年调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退休。  相似文献   
2.
明末的江南地区是耶稣会传教士"适应策略"的实验场。从万历二十七年(1599)利玛窦在南京成功建立传教点,到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的40多年间,耶稣会士开辟了南京、上海、杭州等中心据点,以及苏州、镇江、扬州、湖州、松江、常州、宁波、淮安、嘉兴、金华等十府的传教点,教堂及教徒数量居全国前列,从而奠定了江南地区在天主教进入中国的起步时期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地方的开教和早期传教活动,都有地方官绅居间襄助。这些官绅无论是否奉教,都对"西学"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官绅,耶稣会士在江南地区不仅获得一定程度的政治庇护,顺利建立社会关系网络,还得到相当规模的财政支持,从而使其传教事业比其他地区获得更好的发展。以"利玛窦路线"为核心的"适应策略"在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普遍接受,可以说是明末形成的"江南模式"在全国的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3.
麻风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被赋予了特殊的宗教内涵。澳门开埠初期,天主教会以主导者身份创建麻风病院。17-19世纪,教会从主导地位退居为辅助者,在宗教领域配合澳门当地政府参与麻风病院的运作。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随着澳门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教会与政府进一步明确分工,教会更侧重于提供日常管理和宗教服务。从独立运作到与政府分工合作,天主教会在澳门麻风病院的发展史上作出了宗教和世俗两方面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形塑了澳门社会,同时见证了澳门近代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