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语意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构成的系统性偏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裕  杨中芳 《心理学报》1989,22(3):110-114
本研究要旨在探讨问卷中题目的语意好恶度在人物观感研究中所构成的系统性偏差效应。被试为87名大学生。他们需要评定如果要在某一项专业上有优良的表现,哪些性格特征会比较重要。我们把被试随机地分成三组,然后指示每一组被试分别就三种性质很不同的专业的其中一种评鉴121项性格特征的重要性。跟着我们采用每一性格特征的重要度评分与它的语意好恶值进行了一连串的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性格特征形容词的语意好恶度可能会对被试在人物观感研究中的评分构成系统性偏差的。最后笔者针对这研究结果引申出来的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问卷长度与作答型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计量的观点来看,作答型式对心理测验及研究采用的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会构成严重威协。本文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作答型式及用来控制作答型式的传统统计方法。随后,我们指出由于这些传统统计方法都预先假定作答型式是稳定不变的,其效度便有疑问了;因为本文报告的研究证实了随着问卷长度的递增,作答型式会趋于刻板和不极端。因此,我们建议研究者在设计研究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冗长的问卷。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导致文化价值观的跨国界传播, 也可能因为侵蚀地方(local)传统文化使人感到恐慌。文化排斥现象就是人们对全球化过程的反应之一, 它是指人们为了使传统文化免遭污染而可能对外来文化表现出的排斥。文化排斥反应出现的前提是双文化启动效应, 即在两种或多种文化共同出现的情境中文化的类别属性被凸显出来。其中, 厌恶性情绪是双文化情境激发出文化排斥反应的中介机制。文化排斥反应具有的边界属性:内群体象征性文化被污染、人们感知到外来文化的入侵性、或存在性动机被唤起、具有较高认知需求、受类别化思维启动、对外来文化认同较低或对内群文化认同较高时, 人们更倾向于对外来文化表现出排斥性反应。未来研究将借鉴文化排斥研究范式探讨更广泛的群际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化与社会赞许反应:社会个人互动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社会赞许反应的文化差异时,常用的两种方法为实验控制和统计控制。我们在本文中提出另一个观点。通过回顾近期的相关文献,我们指出:社会赞许反应的文化差异,反映在不同社会环境中,人们在相应的文化要求下,以不同的自我呈现方式来加强他们追求个人目标的动力。这种社会、文化与个人的对话历程乃研究文化—心理关系的核心课题。用实验或统计方法将因这个历程产生的变量从跨文化数据中剔除后,所得的结果便只有微薄的文化意义了。因此,我们反对将社会赞许反应的文化差异视为跨文化研究的噪音。相反地,我们认为跨文化研究者应认真地分析社会赞许反应的社会文化意义,以社会赞许反应作为一个窗口,管窥社会、文化与行为相生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