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反刍思维是一种重复性的消极思维, 会让个体将注意集中在消极痛苦的事情上。研究表明, 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虽然是相互独立的概念, 但是二者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具体表现在注意脱离损坏会预测个体的反刍思维以及反刍思维有关的注意脱损坏可能是受到意识控制的。同时, 反刍思维的类型和自我相关性在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关系中的作用依然需要进一步探究。另外, 注意脱离有关的训练明显地改善了个体的反刍思维。并且, 杏仁核的过度激活, 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对自我相关消极信息的调节异常, 右背外侧前额叶(dorsal 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 DLPFC)的活动异常以及与注意有关的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能是反刍思维和注意脱离损坏相互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赵小云  郭成 《心理科学》2014,37(1):190-196
工作重塑是组织行为学中新近出现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指员工通过自己对工作进行重新建构来形塑自己的工作认同以及工作角色,其核心目的就是员工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再设计以获得较高的工作意义感、工作投入以及工作满意度等,进而快乐地工作。在系统梳理有关工作重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工作重塑概念的解读、工作重塑的方式与方法、工作重塑的预测因素、工作重塑对个体与组织的影响以及工作重塑的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体会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最后,该文指出未来工作重塑的研究应继续注重理论建构的丰富与完善、关注工作重塑的个体与群体差异性以及深化工作重塑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3.
赵小云  郭成 《心理科学》2012,35(2):369-375
采用问卷法对452名民族地区的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均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民族差异不显著;(2)土家、苗、侗、藏族高中生学业自我总体上性别差异均不显著;(3)除藏族外,其他三民族高中生学业自我的年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学业自我发展的高峰与低谷期上有所差异;(4)除苗、藏族高中生外,土家族和侗族高中生的学业自我均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农村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水平均优于城市高中生的。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中学生的班级环境、学业自我和学业求助三者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法对415名初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知觉到的班级环境为团结向上型的学生在学习中易倾向为工具性求助而较少执行性和回避性求助;2)中学生在学业自我总分上得分越高,他们越倾向于工具性求助而较少执行性和回避性求助;3)中学生对班级环境的知觉会影响其学业自我发展,同时班级环境中的师生关系会通过学业自我影响其学业求助行为。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工作绩效与任教意愿之间的关系,随机选取了安徽省参与国培计划的26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较高,对自己的工作绩效也较为肯定,但对所在单位薪酬制度的认知评价并不是很积极;(2)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与任教意愿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竞争性知觉、回馈性知觉因子对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幼儿教师的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不高,且仅有回馈性知觉因子对其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幼儿教师的任教意愿能显著预测其工作绩效,且任教意愿在薪酬制度知觉与工作绩效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感召及其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小云  郭成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684-1691
近些年来, 宗教视角下的感召概念, 即通常描述为带有使命感和意义感的工作角色, 且多以上帝、激情或天赋作为动机激发源, 在西方的心理学文献中频繁出现, 已引起心理学领域诸多分支学科的关注, 被视为个体工作的目的感和意义感的重要来源, 也是个体职业生涯成功的基础以及个体生涯元能力(例如认同与适应力)的促进因素。在系统梳理有关感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对感召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发现感召在概念的界定、评估与衡量、文化适应性上以及它与生活满意度、组织/生涯发展等的关系上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与验证。  相似文献   
7.
国外生涯适应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小云  郭成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503-1510
生涯适应力是个体因应生涯角色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 被视为个体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生涯成功的关键能力, 是国外近年来生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新理论生长点。在综合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从生涯适应力的缘起、概念内涵、理论建构及实证研究等方面对生涯适应力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以便人们更深入地体会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 最后, 该文指出未来生涯适应力的研究应继续注重理论建构的丰富和完善、注意概念的文化适应性、关注其在生涯咨询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对有生涯困境群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