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虚拟生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贾英健 《哲学动态》2006,1(7):24-29
关于人的生存问题研究,人们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它是阐释马克思哲学的一个重要维度。如果把生存论的研究放到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生成的网络时代这一语境下进行思考的话,我们便会发现,一种与人的现实生存不同的虚拟生存,正在演化为人类在当代的一种崭新的生存方式,并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展开对其有意义的解答。一当代人生存方式的虚拟性对人的生存问题的追问,通常是在人的生存活动方式的意义上来进行的,它关心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人生存的具体表现,涉及到人怎样生存或者生存样式是怎样的等问题。所以,人们也经常在生存方式或存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代性的讨论中,马克思与现代性的关系受到不应有的忽视,即使有学者论及,也大多从“反现代性”的角度思考,把马克思的思想与对现代性的批判等同起来。然而问题在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是否就意味着他是反现代性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不能离开现代性立场来简单理解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而应该把这种批判看作是一种对现代性的解答。本文认为,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现代性建构是内在统一的,这种统一实现了现代性思想的变革。一在一般意义上,说马克思对现代性采取了一种批判的立场,并由此将马克思的思想称之为现代性批判理论,通常不会…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动精神是标识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根本变革的重要概念,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的精神支撑。在唯物史观视域中,历史主动精神凸显了对历史的把握从外在决定向内在决定的视域转换,提供了理解历史的实践立场;人的剧中人与剧作者的双重角色以及人在实践中所展开的历史主体与社会历史规律的多重表征关系,构成了把握历史主动精神的现实遵循;从人民群众与美好生活的关系中把握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体现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自觉;从理论主动走向实践主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原创性思想建构。  相似文献   
4.
吉首大学易小明教授所著<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从对差异与和谐的哲学探讨人手,对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人与人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中西传统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等同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