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贺志韧 《法音》2021,(4):31-32
一、孝戒思想的渊源"孝"是儒家一个非常核心的思想。《孝经》中说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夫孝,德之本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故为德本。"~([1])儒家认为,"孝"是最高尚的道德和最重要的道理,它可以使社会和谐,人民之间没有怨念和矛盾产生。  相似文献   
2.
贺志韧  汪斌 《法音》2019,(8):32-35
正一、无作戒体思想的历史演变无作戒体,是大乘菩萨戒的一大核心要素,所谓"无作"是相对"作"而言的。"作戒",即小乘戒律对于众生身、口、意各个方面的具体约束、要求,因为存在行为表征,有所作为,故称"作戒"。"无作戒"则指不拘泥于外在的行为本身,而强调人的内心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