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广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共同主办的“全球化语境中的文明冲突与哲学对话 :中哲、西哲、马哲专家论坛”于 2 0 0 3年 9月 2 6日至 2 9日在桂林举行。来自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中青年学术精英和专家 6 0多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并对许多论题从学理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一、全球化语境中文明冲突的本质和效应什么是全球化语境 ?首都师范大学叶险明认为 ,所谓全球化语境 ,是指人类文明和文化在不断超越国家和地域界限基础上的积累、传播、交流和发展的语言环境。全球化语境在全球化…  相似文献   
2.
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从底线伦理到终极价值的转换和实现是道德建设中的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破解这一难题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实现了辩证统一。从道德发展层次来看,道德价值的培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中介与桥梁。因此,加强核心价值认知教育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思想前提;努力实践核心价值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基本途径;营造认同核心价值伦理生态环境是二者转换与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谭培文 《学海》2004,1(1):5-10
所谓马克思的利益观,即关于利益决定思想、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及其相互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性观念.马克思利益观是否能中国化?它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主要对中国哪些领域、在多大程度上产生了什么影响以及中国化的含义究竟是什么?中国化所需要的客观条件如何?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利益观中国化课题所需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推进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价值认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价值认同提供了可能性,但市场经济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给价值认同带来一定难题.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利益认同和思想认同的辩证关系,坚持以利益认同为前提和基础,突出思想认同对利益认同的引领作用,通过利益认同推进思想认同,从而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5.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价值不同之别,更有其方法论之异。对于共同体建构的价值,我国提出的"公平正义"与新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虽然字面相同,但其价值方法论迥异。新自由主义的方法论实质是"方法论的个人主义",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质是方法论的集体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同根同源,利己主义之于共同体表现为"民族主义"、单边主义与"成功者逃离"等逆全球化思潮。方法论集体主义是破解个人利己主义"公平正义"价值疑难、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落实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研究,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纪念恩格斯诞辰19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3—14日在广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部、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比较有一种强势话语误导,即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忽视人的价值。这是片面的。相反,中国文化的特质就是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人本文化,而不是像西方一样诉诸宗教信仰的神本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终极关怀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人与万物相比,以人的生命和道德理义为终极关怀;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以民(人)为终极关怀;在对待人本身的道德理想问题上,以人格意志为终极关怀。中国文化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思想是最为值得珍贵的文化财富。它所包含一些优秀的思想仍然对我国当代以人为本价值观在人的内涵、人的素质培育、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途径等的理解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对恶的辩证分析说明,恶的根源既来自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但也与道德意志的否定性因素和我国法律的处罚滞后有关,把其完全归结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片面的.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惩恶扬善,预防极少数人频繁作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法制建设,提升文化道德素质,加强道德自律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