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基督教《圣经》的苦修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列民  何光沪 《学海》2005,4(2):67-75
国人都熟知韦伯对新教苦修主义的分析阐述,而这种理论的经典性依据就是基督教《圣经》。《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默示的经典,也是基督教各教派苦修主义的根本性依据。从传统的“历史—文法释经法”视角来看,无论是《旧约》的各类书卷,还是《新约》中耶稣和使徒的各种教诲,都有大量涉及或清晰地指向苦修主义的经文。它们包括从完全的禁欲、独身,直至普通的斋戒、圣洁、施舍等十余种形式。《旧约》苦修主义以禁食和圣洁为主,意在使当事人或场所更加洁净,从而获得上帝的恩典或者赦免;《新约》则以基督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福音进一步倡导奉献服侍的信仰生活,蕴含着隐修和非隐修的苦修主义思想和制度雏形。《圣经》苦修主义是理解基督宗教的基本纬度之一  相似文献   
2.
圣本尼迪克在总结前人修道经验和自身修道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圣本尼迪克清规》,把隐修制度纳入了西方的教阶体制和自然社会环境。《圣本尼迪克清规》注重《圣经》的首要地位,积极推崇住院修道,充分强调院长权威,也注意维护修道院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圣本尼迪克清规》立足于修道生活的初级阶段,重修道实践而轻理论阐发,指出那些渴望至善境界的人们还应该效法东方圣教父们的榜样,遵循他们的规章。但是随着《圣本尼迪克清规》的流传,人们逐渐满足于将其作为修道生活的最佳规范,从而在事实上塑造了独立于东方的西方隐修制度,其结果可能导致了修院修会对罗马教廷的依附以及与它的联盟,过度地卷入教俗斗争,教会的高度集权及其腐败与改革的反复,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对隐修制度的摒弃,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圣本尼迪克及其清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基本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