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北京大学第五版27种法学核心期刊2002年~2011年刊发的医事法论文为研究对象,分别统计分析其数量、作者、研究内容、基金项目、被引用等信息,据此指出我国近10年医事法研究中存在基础薄弱、缺乏深度、人才不足、资助不力等问题,并提出加快人才培养、搭建研究平台、开展实证研究、加大资助力度、促进医患沟通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問題 深入地探討体育館內观众席的视觉效果問題,是保証观众“看得好”的首要因素,是合理分布观众席、决定比賽厅平面形式(如圓形、椭圓形、方形、矩形等)的必备前提。决定观众席视觉效果的两大因素是观察距离及观察方位。关于这两个問題,国內外先后都进行过研究,但距离、方位与观众席分区方法的关系等問題,一般多局限在理論方面的討論,不能完全符合于实际情况。要对这些問題进行更深入的探討,必需进行视知觉心理学方面的实驗和研究,非仅靠建筑学知識所能解决,本研究卽试图通过知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体育館比賽厅观众席距場地距离与視觉辨认的关系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巨大变迁, 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可能逐年增高。通过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 对使用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调查老年人孤独感的25篇文献进行元分析, 调查年代跨度为1995年至2011年, 共涉及13280名老年人。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老年人孤独感水平随年代的变迁呈上升趋势; (2)不同婚姻状况、不同性别老年人的孤独感水平随年代均呈上升趋势; (3)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存在婚姻状况差异, 但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认知储备是指个体自适应利用神经网络对不断增加的脑损伤进行补偿的能力, 它能显著影响个体的生理功能、认知功能和行为结果。当前有关认知储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在认知老化研究中的应用方面。现有研究尽管已在认知储备的测量及其与认知老化的关系上取得越来越多的共识, 但在诸如认知储备测量的标准化、认知储备与认知衰退率、认知储备与脑病理的关系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未来研究除应进一步标准化对认知储备的测量, 进而探讨认知储备的病理机制, 还应关注认知储备对老化的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费希特哲学课题组于1989年10月7日邀请院内外学者齐良骥、钱广华、王玖兴、叶秀山等14人在哲学研究所举行了“从康德到费希特”的讨论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从费希特哲学的形成来看康德与费希特的关系。费希特哲学课题组负责人梁存秀教授主持了会议,并首先作了题为“费希特哲学的形成”的专题发言。他认为,费希特的哲学即知识学最初形成于1793年冬季。1792年,舒尔策匿名出版了《埃奈西德穆》,批判不久前莱茵霍尔德在其《基本哲学》中阐述的观点。舒尔策和莱茵霍尔德的争论对费希特  相似文献   
6.
問題 体育馆內的比赛场地为长方形,观众席多沿场地四周布置,由于场地形状及比赛的主要进行方向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方位的观众席视觉效果卽不相同。 有关观众席方位的划分,国內外都曾有过一些研究,各持不同见解,结论也不一致。如有人凭经验来划分,显得依据不足;有人按场地几何关系来划分,则不足以说明空间  相似文献   
7.
1991年10月下旬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邀请北京和华北地区部分学者举行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就国内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动态及情况进行了开阔的交流与对话。现就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现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侧重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今后也需加强德国古典哲学总体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立足于当代,拓宽视野,把这项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在哲学中贯彻理性原则,建构越来越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也是在理性旗帜下推进哲学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8.
9.
现在,正如伦理和主观的东西或否定的东西有关那样,因此,必须区别作为坚持差别的否定的东西和作为无差别的否定的东西。迄今为止,我们所讨论的是前一种否定的东西,但是,这另一种否定的东西,即无差别的否定的东西表现了作为某种封闭的和末展开的东西的总体,在这种封闭的和未展开的东西中,运动和无限性并没有其实在性。处于这种否定形式下的活生生的东西乃是伦理的生成,而教育按其规定乃是对否定的或主观的东西的不断扬弃;因为作为伦理个人的可能形式的儿童乃是某种主观的或否定的东西,儿童长大成人乃是这种主观或否定的形式的结束…  相似文献   
10.
德国先验哲学的发展,是从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完成的。它肇始于康德哲学以“物自体”为中心环节的二无论体系中的唯心主义方面,正是这个方面成为德国先验哲学的起点。康德的“自在之物”的感性经验如何与先验形式相统一,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统一,这些重大问题在康德那里还是悬案。很明显,要克服康德的困境,归根到底还是要推倒那个引发这个困境的巨大障碍“自在之物”。于是,康德只是作为设想的“灵知世界”、“超感性有机体”的“统一”,在先验哲学那里便由“设想”变为了“存在”,发展出一整套理论。费希特的思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