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学三,五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香  张必隐 《心理科学》1997,20(5):464-465
1问题的提出阅读中的单词识别、句子理解、语义分析等已有许多学者作了大量研究.但是对课文结构、特别是对课文外在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插图作为课文外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国外大多数以连续课文为实验材料的研究者所得结论:插图对课文理解存在积极效应。但这些研究仅局限于插图对阅读理解产生什么效应的问题上,对于影响阅读理解中插图效应的有关因素缺乏综合性的考察。事实表明,插图与课文之间的相关关系、材料的难度、读者的水平、阅读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策略以及考察的指标等都是影响阅读理解中…  相似文献   
2.
3.
在中国传统伦理语境中,道德自由是一种境界:一是从整体主义的框架中获得的个人自由,二是从道德规范的认识到内化而获得的心性自由。道德自由境界的达成主要基于对体现道德必然性的道德规范的体认与内化,进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必言 《天风》2003,(6):30-30
圣经上曾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雅3:2)可是谁又能制服自己的舌头呢? 今天晚自习结束时,突然班上两位同学吵了起来,原因是因为其中一位同学说另一位同学在别人祷告时看英语书。两个人就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你是什么东西,我……”另一位言:“你是什么东西,我要你管……”两人互不示弱。同学好多去劝架,才平息了……  相似文献   
5.
"第八次全国应用伦理学研讨会"于2012年10月20日至21日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和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和广西伦理学会承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130多人就本次会议主题"国际伦理"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激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一、国际伦理及其基本问题 1.国际伦理与全球伦理 什么是国际伦理?有学者从国际伦理与全球伦理的关系角度,对国际伦理和全球伦理做了相应的概念区分.认为,国际伦理是国家之间的伦理,包括处理国际关系实务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和行为准则等.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价值目标。人类有无道德自由?道德自由是什么?这些道德形上问题一直困扰着思想家们,也关涉到现实道德生活的质量。道德自由不仅是一种意志自由,也是一种自由境界;同时还应该包括道德自由权,亦即道德自由在道德权利上的表述,它是衔接意志自由和道德自由境界的桥梁。道德自由的这三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道德自由的丰富内涵。一、道德意志自由向度意志自由最先从伦理角度提出,后发展成在哲学意义上对自由与必然、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探讨。在伦理学范畴里,意志自由是“……指人在行动时对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一种选择自由(…  相似文献   
7.
上帝的心愿     
必言 《天风》2003,(7):43-43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值得我们去品味,去珍惜!如果你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以及上帝造人的美好心愿!正如歌中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把握生命里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的确是,一次次的风吹雨打,都是督促着我们快快长大!  相似文献   
8.
刘森  张必隐 《心理科学》1999,(6):504-507
本研究采用自然实验与实验室实验结合的方法,探讨作文中借助书语优势进行口语表达的策略及机制。结果表明,运用笔述后口述策略借助书语优势没有总体意义上的效果.但能够显著提高高水平学生与说劣写优水平学生的口述质量。这一研究可以解释作文教学中多用口述后笔述而少用笔述后口述的原因。同时指出,对于那些写作水平较高但由于某种原因口头表达较差的学生,可以运用笔述后口述的策略,借助其自身较强的笔述优势改善并提高口述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红梅  张必隐 《心理科学》1993,16(4):237-241
易识性(Legibility)又译易认性或辨识性,指在印刷材料的视觉认知中,印刷材料的特性,包括印刷字体的大小、空间排列、空间距离等因素对人对印刷符号的相对感知性、阅读有意义材料时的舒适程度及阅读速度的影响。研究易识性即探讨怎样的印刷可以提高书面文字的可阅性,促使阅读进行得更快更好,以便阅读者最大限度地接受印刷物所承载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从表面上看,道德自由似乎蕴含有反道德(即选择不道德行为的自由)可能性,但从本质上说,由于反道德不具备道德性,因此,道德自由不具有不道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