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欲”字之又是希求,“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唯识论》五)。希望获得快乐,努力追求快乐,这就是人的欲望。一股认为佛教否定人的欲望.否定人世间的快乐,这是失之于片面的,山是人们误解佛教为“悲观”、“消极’的一个原因。事实上,佛教既不否定快乐,也不否定人类追求快乐的欲望。避苦趋乐.是人的本能,也是人之常情。佛陀出世,宏法利生.正是为了让人离苦得乐。对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欲望,佛教是如实认知,善加引导。这就是佛教对欲望的基本态度。一、佛教对五欲入生的认识一般世问学问认为.人类乃是一种“社会性动物”…  相似文献   
2.
西妙 《法音》1994,(10)
(一)学佛因缘杨仁山,名文会,安徽石像人,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卒于宣统三年(1911)。杨仁山自幼聪颖,十岁能读,十四岁能文,性格豪爽,喜读奇书,知识渊博,“凡音韵历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之术,靡不探晴,错之于心”(张示田,《杨仁山居士别传》)。杨仁山约于二十七岁时真正接触佛法。1864年,杨仁山父亲病故,他自己又身患重病。病中研究有关修养的书籍,再度展读《大乘起信论》。在此之前,他曾读过一老尼给他的《金刚经》,也见过《大乘起信论》,但不甚了然。此番病中再度研读,才深入其内,手不释卷。其后在坊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