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众所周知,儒家对于一切见利忘义的举动都是深恶痛绝的。然而奇怪的是,《孟子》文本中记述的两个有关舜的案例,却公开肯定了徇情枉法和任人唯亲的腐败行为。本文试图就此进行一些分析,以指出儒家在滋生某些腐败现象方面所具有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界在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架构中,往往倾向于把能够做出随机偶然的"开放性选择"说成自由的本质特征。其实,自由首先在于人们基于"由我自主的意欲志向"提出的诉求性价值偏好能够得到从心所欲的实现。相比之下,"可供取舍的备选方案"或"能够替代的可能机遇"不但只是有助于达成自由的从属性工具,而且还始终遵循着"趋善避恶"和"取主舍次"的人性必然逻辑,因而其开放性程度并不会实质性地影响到人们的自由意志和自由存在。  相似文献   
3.
蒲清平  朱丽萍 《心理科学》2012,35(5):1185-1189
以52名大学生为被试,在真实的游戏情境中设定施恩与受恩的情形,考察个体是否会“知恩图报”。结果发现:受恩的被试具有一定的感恩意识,但比较薄弱;感恩情绪总体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过程,并且随着报恩行为的发生,个体的这种正性情绪会相对增强;受恩被试具有明显的感恩回报行为,但回报值低于所接受的恩惠值。说明“知恩图报”是以保护自身利益为前提的有限回馈,其实质很可能是基于亏欠而产生的一种偿还义务。  相似文献   
4.
从传统儒家走向后儒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试图在当前人类经济全球化-多元化发展和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氛围中,探讨从"传统儒家"向"后儒家"的创造性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癫痫病人切除右半球14年后大脑工作的情况。神经心理学检查表明:病人在非语言形式如线条、抽象图形的感知、认知和空间关系上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对颜色、音乐、具体人物和环境的认知和空间关系上没有明显障碍。左半球代偿了右半球部分功能,病人能胜任一般工作,并愉快地过着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与社会公德——论儒家伦理的深度悖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前 ,如何在全体公民中进一步开展公德教育 ,树立公德意识 ,再一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在这一背景下 ,分析儒家伦理由于强调家庭私德至高无上而具有的压抑社会公德的负面效应 ,并由此探讨缺失公德现象的深层文化根源。一说儒家伦理具有压抑公德的负面效应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因为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在大力肯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些主要适用于团体性家庭关系的私德规范的同时 ,也曾明确提倡仁爱、恻隐、诚信、正直等一系列适用于群体性人际关系的公德规范 ,因此并不能说完全不重视社会公德。不过 ,问题在…  相似文献   
7.
蒲少华  刘玎卢宁 《心理科学》2017,40(4):1017-1022
内在父亲是指子女对父亲的内在的、主观的体验,由象征性父亲、内化的父亲体验和父亲意象三成分构成。本文综合回顾内在父亲三成分的理论实质及其与相关心理学理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理论的临床意义、家庭意义和社会意义。最后对内在父亲理论的实证研究、跨文化研究、临床干预实践与研究等进行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美与时代>杂志风雨兼程走过了20年的历程,在此表示由衷的祝贺! <美与时代>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审美文化期刊,诞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美学热"的背景中,20年来与时俱进,贴近百姓时代生活,向社会传播审美理念,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虐待"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儿童性虐待的概念不同国家或不同学者对儿童性虐待的定义有不同界定。美国是儿童性虐待案件发生较高的国家 ,这方面的研究也较为深入。美国国家虐待和歧视儿童中心对儿童性虐待的定义为 :成年人对儿童施以性刺激以满足自己性冲动的行为。包括 :带有性刺激目的的亲吻、拥抱、调戏儿童身体 ;玩弄儿童性器官 ;其中最严重的强迫性交、乱伦和逼迫儿童卖淫[1 ] 。这个定义概念清晰、具体 ,便于司法操作。为了有利于临床分析和治疗 ,我国有学者[2 ] 提出了儿童性虐待界定应包括这样两个层次 :一是接触性性侵害 ,包括抚摸、亲吻和生殖器接触及性…  相似文献   
10.
“人为”与“情理”──中国哲学传统的基本特征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哲学传统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鲜明地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这就是重“认知”和扬“理性”。正是从这种“认知理性”精神出发,西方哲学传统对各种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建构起了它自身很有特色的理论体系。自上个世纪末“西学东渐”以来,人们常常以西方哲学传统的这种认知理性精神作为典范模式,考察中国哲学传统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结果往往使后者的本来面目处于某种扭曲之中。其实,中国哲学传统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两个与西方哲学传统很为不同的基本特征,这就是重“人为”和杨“清理”。也正是由此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