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学文本从来不是一个封闭自足和凝固不变的存在,而是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在传统作者论时期,文本对于它的接受者而言,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性存在;在现代,随着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的出现,读者地位得以提高,文本对于它的接受者而言,是一种主动的意义阐释对象.在读者的阅读范式转型下,当代批评实践强调文本意义是由读者生产而不是由作者准备好的现成品,从而在对语言结构的认识中重构文本的诗性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艳"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艳"的内涵伴随歌.诗等形式的不同又有微妙的变化.当"艳"从展现主体美好形态的外在形式走入音乐、诗、词等文艺领域.并成为一种审美范畴存在时,"艳"的理论性、诗意性品格日益凸显."艳"走入文学批评并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和艺术风格确立于魏晋六朝时期."艳"具有绮靡美、世俗美,具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过王雅琴、朱晏、郭丽和易华四位博士的调查,发现赵连元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其《比较美学:21世纪美学研究的主旋律》(1998)、《比较美学发展前瞻》(2000)、《新世纪比较美学发展展望》(2000)三篇论文和一本论文集《比较美学研究》(2003)中,全面地、高密度地和反复地对于古风的会议论文《21世纪:比较美学的世纪》,进行了明目张胆的、大肆的和疯狂的抄袭,构成了一连串学界罕见的“连环剽窃案”.尽管,多年来学界对于剽窃和抄袭的案例已揭露了不少,但是像赵连元这样明目张胆的、大肆的和疯狂的“连环剽窃案”,还是不多见的.因此,这个具有典型性质的案例就值得我们加大力度进行调查、研究和批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