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后,国家领袖权威与诸多权力机构相结合,形成庞大的法吉赫体系,成为伊朗政治体制的核心。1989年宪法修订使国家领袖在宗教领域的弱势与政治领域的强势形成对比,引起人民对领袖性质及其职能的质疑。来自教俗两界的压力使领袖干预政治成为必然,其在国内政治斗争中起到的平衡作用,是领袖在处理宗教和政治关系上困境的表现。人民主权和领袖权威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伊朗改革的渐进特征。  相似文献   
2.
蒋真 《世界宗教研究》2012,(2):158-166,194
霍梅尼伊斯兰革命思想是在伊朗反对君主专制、反帝反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并形成的。霍梅尼对伊斯兰教什叶派传统教义的创新,既体现了他对君主专制和政教关系的看法,也包括了他对教法学家社会地位的思考,以及未来国家治理机制的构思。霍梅尼关于建立伊斯兰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以及输出伊斯兰革命等思想,对伊朗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在教育上的主张,对革命后初期伊朗的文化和科学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教法学家权威统治的政治纲领,奠定了伊朗政教关系的基调,也给伊朗的未来发展带来了巨大争论。  相似文献   
3.
阿里·侯赛尼·西斯塔尼是当代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的精神领袖,同时也是整个什叶派世界声名最为显赫的宗教领袖之一。伊拉克战争后,其宗教政治思想实现了从无为主义到半寂静主义的转变。这种半寂静主义介于伊斯兰教无为主义与行动主义之间,是平衡什叶派传统政治思想与伊拉克现实政治的产物,主要体现在张弛有度的政教关系理念、独立自主的国家观和人民主权的选举政治思想三个方面。西斯塔尼的宗教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在伊拉克的战后重建、政治稳定和国家治理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