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司空见惯的众多美学著作相比,这是一部采用讲述式风格、案例式列举和专题式结构而形成的耳目一新的著作.作者让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直入个体性的感知,呈现生动性的形象,成为有机性构成的独特方式,从“发生学”的意义上为生命美学尝试了一次颇有启发意义的生命还原.  相似文献   
2.
一个天真的金发小孩仰着头,瞪着好奇的眼光问神父:你刚才说上帝创造了世界,那么,又是谁创造了上帝呢?神父答道:这个只好去问上帝了。是谁创造了世界?又是谁创造了人类? 科学家说大约在100亿年到200亿年前一片迷茫虚无中大爆炸产生了宇宙万物,37亿年到38亿年前海洋中有了生命,1500万年前出现了类人猿,160万年前出现了直立人,5万年前出现了近代形态的智力人。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单细胞生物到复细胞生物,从植物到动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类到人类,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野蛮人到文明人,从生存型人到审美型人,连接它们的是什么?创造,  相似文献   
3.
又是一年的教师节到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引领我步入美学殿堂的导师。人们把最圣洁的语言献给老师,也把最理想的境界投射在美上,那么,有没有集二者于一体的人呢?有的,他就是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四川大学的王世德教授。严格地说,我不是王老师的籍中  相似文献   
4.
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女孩,一个未经训练的业余歌手黄英,在众多实力雄厚的选手竞争中,一路过关斩将,突出重围,杀入十强,进入前三,由此引发了黄英现象。从传媒的角度看,黄英现象给了我们四点启示:一是实现了主流价值与流行文化的合谋;二是实现了国家目标与百姓梦想的合拍;三是实现了地方政府与大众传媒的合作;四是实现了个人风格与时代特色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由有声语言和有形语言组成的人类语言,都与人类的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千百年社会实践和文化规训后的身体已经具有了体验、欣赏、创造和反思的能力,这就是身体美学视域下的人类语言现象,具体表现在:能说话也能听话的身体构成了语言的物质依托,会传情也会领情的身体体现出语言的艺术表现,有表意也会受意的身体具有了语言的哲理蕴含。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类语言的身体美学意义:建构"身心一体"的语言和谐,实现"视听一律"的身体和谐,追求"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谐。  相似文献   
6.
从1984年第一次在西南师范大学的课堂上接触美学,而今整整30年了,从1991年拜读潘知常教授的《生命美学》至今,也已24年了.可以说正是美学,尤其是在生命美学的烛照下,我由一个只能讲解普通语文的中学老师到可以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艺术概论、文化批评、美学原理的大学教授,由一个美学爱好者成为了美学研究者,其间的坎坷曲折,个中的酸甜苦辣,真可谓一言难尽啊.深感庆幸的是,在我生命的最美好年华,遇上了美学,遇上了赋予我生命意义的生命美学.  相似文献   
7.
范藻 《美与时代》2005,(8):13-15
这是中国少女所做的集体白日梦,她们用热切的渴望眺望着美丽的白天鹅. 这是大众传媒制造的巴西狂欢节,人们用好奇的目光代替了奔放的桑巴舞.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生命美学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建构?潘知常教授新修订的《中国美学精神》对中国生命美学的建构贡献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思想,那就是从本体视界的转换、价值取向的选择、心理定位的开掘、感性选择的确立的层面上,启示生命美学的研究应该以"无神的信仰""无神的宗教"背景下的对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追思作为美学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9.
大灾有大难,大难有大爱,大爱出文学,面对这场空前的地震,我们的文学表现了高尚的情怀.如果说2008年的五、六、七三个月是热得发烫的地震文学的百日阶段,那么经过这一年冷寂的后半年,文坛已经进入了"后地震文学"时代.从抗震救灾的"地震文学"到痛定思痛的"后地震文学",乃至未来的岁月的"灾难文学",惟愿它成为长鸣的警钟悠长地回晌在炎黄子孙的胸腔,回荡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生命美学是什么?又应该如何建构?潘知常教授新修订的《中国美学精神》对中国生命美学的建构贡献了诸多富有开创性和启发性的思想,那就是从本体视界的转换、价值取向的选择、心理定位的开掘、感性选择的确立的层面上,启示生命美学的研究应该以"无神的信仰""无神的宗教"背景下的对于美学的终极关怀的追思作为美学的根本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