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东欧和苏联近期的事变,导致许多人宣称马克思主义的死亡。那些认为这个讣告太早了的人则宣称,认为那些事变(尤其是就苏联斯大林时代的终结而言)是来自干马克思本人的思想,这就如同犯了把奥斯威辛集中营与尼采思想相联系的错误。确实,假定明天梵蒂冈突然崩溃,《圣经》还会有效吗?现在这种类比关系多少被夸大了。在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主义和苏联之间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8月下旬,英国牛津大学哲学博士、肯特大学教授戴维·麦克菜伦(David Mclellan),应北京大学哲学系正式邀请来华讲学。麦克莱伦教授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著有《马  相似文献   
3.
在费尔巴哈的法律观中,包含一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萌芽,这是他的法律观中的合理因素。长期以来,这一点被忽视了,而他的历史观在理论界被一概归结为唯心主义。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一浅析。费尔巴哈在这方面的观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从法律和经济基础的关系上看,费尔巴哈认为,“法是某种第二性的东西,”并朦胧地意识到法取决于一定的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