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公孙弘看汉代齐学与墨学的融合范学辉齐学存在广、狭二义之分,广义齐学泛指战国时代形成兴盛或流传于齐地的诸家学说,主要以“稷下学”为代表;狭义的齐学则专指儒学传入齐后与齐地的齐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相融合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齐地儒学。本文所谈齐学即是狭义上的...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是两汉公羊春秋学的宗师,其所撰《春秋繁露》则较早提出,并探讨了儒经排列顺序、托古改制、孔子为素王、张三世与存三统、常义与应变等经学的基本问题,对经学的治经方法也多有阐述,确立了经学的重要范式和框架,是经学史上当之无愧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3.
儒学,尤其是荀子和汉初儒家的政治理论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个较为明显的悖论。他们都强调只有“分”,即将社会成员区别成贵贱尊卑的不同层次,才能实现“群”,也就是形成较为合谐的人类社会。并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赋予君主以凌架于社会成员之上的、较强有力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自战国时期以宗法贵族联合专政为基础的旧体制崩溃以后,先秦思想界围绕着新政体的理论构建,大致存在两大主要流派。一是以商鞅、老子、韩非等为代表的所谓黄老刑名之学①,主张通过强化以法为核心内容的强制性外在规范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传统...  相似文献   
5.
自觉融合其它诸家学说之长,做到广采博收、兼容并包,而又有所取舍、发挥运用,是汉代儒学能够取得理论上的优势并取得独尊地位的重要原因。其著名者如陆贾纳黄老无为之说入儒,贾谊颇采法家之术人儒,董仲舒援阴阳五行入儒等已久为史家广泛注意。但开创汉代儒学兴盛局面的弃学①代表人物公孙弘的综合儒、墨,从而将影响极大的先秦“显学”─—墨学融入儒学,并摈弃其中不合西汉王朝时宜的部分却无有措意者。本文拟根据史料,探讨墨学对公孙弘思想的重大影响,并试图说明以公孙弘综合儒墨为主要中介,墨学在汉代已逐渐融入儒学之中,对汉朝…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