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德"是中国文化中最根本的观念之一.<管子>中的"德"因循"天德"、"帝德"观念,认为"德"与"道"相通,与自然秩序节律及其生态机制相切合;"德"由上而下,始于君王,教化百姓,是仁、义、礼、法乃至一切社会秩序的基础,在"富国安民"、"经世致用"中具有统领性的意义.现代社会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以及国家区域与人类共同体等诸多冲突和不协调,中国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管子>中的"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观念是理解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线索。在一定层面上讲,"时"观念的延展及其实践承载着传统农业社会的绵延。"时"在《管子》中是一个基础性的核心概念,贯通全文,它传承"时"的原发观念和本质特性,融入气、阴阳、五行思想,与道、德、法相通融,"时"作为论理基准,在"治国安邦"、"经世致用"中具有统领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阴阳观是中国传统思维及认知的重要取向,阴阳学说充当了自然社会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机制机理性解释。阴阳学说在古农书及相关典籍中,普遍被用作对“天地人物”系统及其农业生态系统、农学思想原理的阐释,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由此,引导了传统农业走向整体系统、有机协调的精耕细作道路,铸就了传统农业的历史辉煌。时至今日,阴阳学说虽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蕴含及其延展的系统整体、辩证对待、互补平衡等诸多思想内核,在农业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等人类诸多诉求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