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论实践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实践是人类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其自觉性和目的性首先体现在实践目标上。人们在进行实践活动之前,必先确立实践目标,然后根据实践目标的要求去计划自己的行动。马克思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2页)  相似文献   
2.
论实践结构     
近年来,由于开展实践是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较之过去深入得多了。不少同志对实践的结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三要素说:主体、工具、客体,或目的、手段、结果;四要素说:人、手段、对象、结果;五要素说:目的、手段、对象、过程、结果。我的观点和上述观点都有所不同。下面谈谈我对实践结构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何中华先生在其《论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9期,以下简称何文)一文中,对作为哲学概念的价值给出如下的定义:“从哲学上说,所谓价值,既不是有形的、具体的存在所构成的实体,也不是客观对象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与被满足的关系,而是人类所特有的绝对的超越指向”。为了证明这个哲学价值定义的成立,该文展开了一系列的论证。因此,为了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哲学价值的问题,就不能不涉及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一、关于人和动物的区别问题何文为了论证哲学的价值概念是人类所特有的绝对的超越指向,首先对什么是人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各种价值关系中,不仅存在着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即物对人的效用关系;也存在着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即人对其自身的效用关系。在人与物的价值关系中,人是价值的主体,物是价值的客体。而在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中,主体与客体则聚于一体,人既是价值的主体,也是价值的客体。人与其自身的价值关系大体分为三个层次:即社会主体、群体主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对于价值的认识亘贯古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也已一百多年,然而对于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却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三种观点:价值主观论,价值客观论,价值关系论。笔者认为,三种观点都不无偏颇,需作进一步考察。下面先就这三种观点作些评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