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是与政府组织不同的另一类社会治理组织,属一种新的上层建筑形式。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部门既有密切联系又持有一定距离,既包括政治倾向较强的组织,也包括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它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政府失灵和市场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对社会的平衡和安定具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宣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为雄 《现代哲学》2006,5(2):17-24
人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宣传与毛泽东本人有密切关系。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宣传有发起作用。1950年以后,从大规模普及毛泽东思想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力宣传毛泽东思想,都与毛泽东努力捍卫自己的思想使之在实践中不受干扰分不开。只有正确说明毛泽东怎样看待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宣传和学习,才能真正完整叙述毛泽东思想及对其宣传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使用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性概念时灵活多变、赋予它复杂多样的含义。这些含义主要有三种:思想、意识,政治结构、政治制度及政治行为,信用与虚拟资本等。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还曾从喻指思想、观念到喻指政治结构和政治权力变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喻指思想、意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法文版《资本论》等著作中则赋予"法律的政治的"内涵而舍去了意识的内涵。上层建筑概念中的信用与虚拟资本等含义与前面两种含义没有直接关系,也从未引起过学界的关注和争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学研究一瞥胡为雄(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100091)1997年4月,中国人学学会(筹)在北京宣告成立,这标明中国对人的研究已步入一个广泛展开阶段。国内人的研究经历了一种怎样的历程呢?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又怎样呢?一研究历程与现状人学在中国形成...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的上层建筑概念进行文本分析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有从马克思的原始文本出发、在原始语境中分析马克思对上层建筑概念的使用 ,分析马克思在长达 30余年的使用过程中上层建筑概念的含义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其意义中心发生过什么样的转移 ,才能对这一概念有真正的理解。下面就从文本出发来考察马克思是怎样具体使用上层建筑概念的 ,在使用过程中赋予了这一概念以何种不同的意义。一从历史过程看 ,在 1845年至 1879年的 34年间 ,马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至少有十次使用了上层建筑概念并对之进行论述。1. 1845 -1846年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主张合理利用暴力争取人民民主,争取人民人身、财产等权利,重视人民的利益,提倡人民的真正平等、亲爱互助,尊崇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内容非常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种人道主义除了继承辛亥革命以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外,也直接继承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人道主义,并间接继承了法国大革命及美国革命的人道主义。毛泽东的革命人道主义带有中国传统的人道主义思想色彩,又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显著特征就是通俗化。于光远曾称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一本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秀著作",他进而解释了"通俗"的意思:"通俗者,沟通世俗世界,用现代语言来说,即沟通群众之谓也。"[1]尽管于光远在这里没有对"群众"进行界定,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他的论著和讲话中多次提到过“波浪式”概念,这个概念在他那里是具有丰富内容,并有着明显的方法论特征的。由于具体场合的不同,毛泽东在提及“波浪式”时曾赋予它以多种意义。一是从事物发展的空间广延性意义上使用,如红色政权割据地区的扩大只能“采取波浪式的推进政策”;二是从事物发展的时间延续性意义上使用,如认为农业合作化发展速度应有几个浪潮,两山之间有一谷,两波之间有一伏,中间要歇一歇;三是从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性意义上  相似文献   
9.
首都理论界畅谈中共十五大的重要理论贡献胡为雄(中共中央党校100091)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和《理论前沿》编辑部联合发起召开的“十五大的重要理论贡献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0月13日在中央党校举行,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界4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与会。中共中...  相似文献   
10.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对文艺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堪称文艺发展的指南。本文从毛泽东的主体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革命文艺的需要诸因素对《讲话》略作阐述,并从七方面展开:一、毛泽东博学多才,在彼时党内惟有他能作出有关文艺的经典性讲话;二、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已开始孕育,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战争与文艺生活紧密相联;四、《讲话》这部具有隽永意义的经典,所阐明的文艺理论仍是鲜活的;五、《讲话》中有关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被证明是正确理论;六、提高和普及问题是文艺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七、文艺在普及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当前是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