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提出以避雷针为工作原理指导,应用疏导之法将痫性发作时脑内的痫性能量转道或分流至中枢神经系统以外,以此原理行抗痫治疗,并从哲学、物理学与生物学三个方面对导法抗痫假说进行论证。可以认为导法抗痫假说以自然辩证法为其理论依据,符合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为抗痫治疗方法学提供的可能选择,从而为抗痫治疗研究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 ,且存活者中 5 0 %~70 %的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 80 % ,所以 ,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决策水平 ,对更有效地治疗脑梗死以降低其死亡率和致残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1 缺血性脑卒中不同类型的特点目前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 ,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分型方案 ,许多国家都是根据病因或临床综合征 (由闭塞血管位置决定的 )进行分型 ,但这些分型方法都不能在发病急性期内…  相似文献   
3.
元认知与临床医生的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元认知的形成及功能[1] 元认知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元认知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外控到内控、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个体毫无监控学习活动的经历与体验,当在他人指导下或无意识的自我监控获得成效后,可强化再次的体验与监控,从而逐步转化为自发的有意识地自我监控,但监控范围较窄,常为学习活动中的某一环节、某一侧面或某一学科内容.通过有意识地反复运用,这种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控制逐渐变得娴熟起来,最终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其监控范围也从某一环节扩展到学习的整个过程,并可迁移到不同的学习内容上.由此可见,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有感知、调控自身认知能力的功能,与学习、创新等能力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1912年,福建省都督府创办了福建暨南局。这是民国时期最早的侨务机构,它在我国侨务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该局的创办及其历史地位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6.
模态逻辑语义学是经典逻辑语义学的一个扩张,对"可能"、"必然"等词进行了刻画,而概率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可能"的更加精确的表示。本文试图在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基础之上,形式化地刻画如下直观思想:每一个在某一世界上有一定概率发生的事件都一定会在其可通达的某个(或者某些)可能世界上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