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往的来源记忆研究大多以词汇和图形等为实验材料,意义丰富的声音材料尚未涉及.本实验采用中国情感数据声音系统的声音为材料,分析了情绪效价、编码和测验阶段的刺激呈现方式等对区分听觉和想象两种不同来源的现实性监控的影响.实验含编码和测验两阶段,编码任务是听声音或根据提供的文字想象声音,并判断刺激的情绪效价;测验阶段则要求被试听声音或根据文字想象声音,并做出“听过”、“想象过”或“新项目”的三项选择判断.结果显示,想象刺激低于听觉形式获得刺激的提取成绩;情绪效价显著影响听过项目的提取绩效;编码与测验刺激呈现方式匹配条件的来源监控成绩较高;恐惧刺激的判断快于厌恶刺激.上述结果表明: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提取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情绪效价对区分上述两种任务的现实性监控具有调节作用,编码与提取刺激呈现方式匹配与否对提取结果的影响明显,恐惧刺激的加工相对优先.  相似文献   
2.
已有研究显示,关联再认可记录到分别反映双重加工模型的两阶段(即熟悉和回忆)的ERP成分(即FN400和LPC成分),且具有高语义联系配对的关联再认可通过整合在基于熟悉加工的基础上完成。然而,不同语义联系对关联再认神经机制的影响及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的调节作用尚未揭示。为此,本研究比较了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图形关联再认的波形波幅异同,并分析了单个项目的熟悉和回忆加工对配对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主题相关和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熟悉加工的FN400成分,主题相关条件的旧配对、重组配对和“旧+新”配对均记录到反映回忆加工的LPC成分,类别相关条件的旧配对记录到LPC成分。表明关联再认的神经机制受语义联系所调节,单个项目的熟悉程度可影响配对识别时的神经机制,上述结论支持双重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3.
郭店楚简《老子》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楚简《老子》研究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对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评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早期儒道关系的认识与评价;老子哲学中“有”“无”的关系问题;关于今本《老子》的作者;如何认识楚简《老子》甲、乙、丙本的文本构成等。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术界根据唐代的两则诏令,一直认为经教是景教的别名。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发现唐太宗贞观十二年七月诏令远将经教中经教与《景教碑》远将经像中经像构成异文的语言现象,结合唐代经教、经像的使用情况,确定其意义应该是一个中性名词,即对某一宗教经典典籍的称呼,儒道释教均可称呼本教经典典籍为经教。因此,景教称呼本教经典典籍为经教也在情理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经教是景教别名的可能,纠正了前人对于景教名称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图形项目记忆与位置来源提取的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研究大学生图形项目记忆与位置来源提取新/旧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学习屏幕左侧(或右侧)呈现的图形后在屏幕中央呈现某一测验项目(已学图形或新图形),对受试者进行两类测验:其一是判断该项目是否已学过;其二是将从某侧学过的测验项目判断为目标,而将其它测验项目判断为非目标的来源测验(排除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比项目再认新/旧效应的头皮分布更广,持续时程更长;与前人相同实验范式的研究结果相比,本研究位置来源提取效应的头皮分布范围较广;非目标-旧图形与目标图形新/旧效应的头皮激活程度不同。上述结果说明:图形位置来源提取比项目再认激活的大脑区域更多,这与双重加工模型的观点一致;实验范式和来源知觉的特性共同调节来源记忆新/旧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意识水平对来源信息提取的新/旧效应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环境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而出现的,除了一般艺术的特征之外,它还具有公共性和参与性。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因其特点而在环境教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实现这一功能,则需要切实地将艺术形式与环境价值结合起来。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公共艺术的环境意识尚未得到重视,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发挥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期研究发现,目标探测性质的注意分散并不会削弱,甚至会提高与之同时进行的记忆任务成绩,表现出注意促进效应(ABE),但该效应可能会受到记忆材料独特性的调节。为了验证该假设,本文采用负性刺激为记忆材料,以目标探测任务为干扰任务,探讨负性情绪对ABE的调节。结果发现,与中性材料相比,负性材料的ABE有所减弱;而高唤醒的负性材料则没有表现出任何的ABE。可见目标探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背景材料是否具有独特性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我们近期发表的研究显示,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具有提取任务敏感性,表现为来源提取较项目再认任务的相应效应更强。然而,来源提取任务中仅采用了排除范式,其他测验范式的相应效应尚未报告。因此本实验在此基础上更改了测验范式,采用三键范式。结果显示,来源提取任务中的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仍然比再认任务中的相应效应强,表明联合效应和特征效应的提取任务敏感性不为测验范式所调节,提取任务对两类效应的调节与双重加工模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现实性监控是来源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分析表明,现实性监控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学习项目的比例、学习和测验阶段之间的干扰任务、被试的想象能力等均对现实性监控存在一定的影响;②儿童的现实性监控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老人的现实性监控能力相对较低;③不同病人在现实性监控中有不同的困难;④内部来源与外部来源提取激活的大脑区域不同,前额区在区分两类项目时的作用明显.今后应在整合研究结论、建立相应认知模型、构建前额区和顶区联合作用的神经网络和应用推广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关于儿童面孔认知的已有研究大多未曾控制好实验材料的熟悉度。研究选用10个同班同学的面孔作为材料,考察了5岁儿童对熟悉面孔的识别特点。结果发现,5岁儿童能准确辨认同伴的面孔。依赖面孔的部分信息(内、外轮廓)甚至单一部件(眼睛),儿童辨认同伴面孔的成绩就可以高于随机水平。儿童的面孔识别模式和成人相似,辨认内轮廓的绩效高于外轮廓,眼睛的绩效高于鼻子和嘴巴。儿童识别自我面孔的模式和成人相反,辨认他人面孔的成绩好于辨认自我面孔。实验证明熟悉度是影响儿童面孔识别绩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