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值此“知识爆炸”的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更高了,不仅要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作为语言工具课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应进行切实的改革,改变过去学了十几年语文,部分学生还不能正确、灵活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提出我国语文大师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教语文,最终目的是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1962年4月10日文汇报)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的速度,是独立阅读能力的两要素,也是衡量阅读能力的尺度。对课文篇章结构是否善于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加工评述的工作,以及阅读方法的掌握:则是独立阅读技能形成的标志。阅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朗读与默读。国内外以往研究和实践表明,默读速度快于朗读;默读应用广于朗渎,成年人生活和工作主要应用默读。就小学生而言,随着年级  相似文献   
3.
问题的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初步培养准确、鲜明生动的文风。”这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任务——在进行语文双基训练的同时促进思维的发展。我们认为,语言和思维是直接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同时它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但是,语言和思维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对少年儿童来说,主要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中获得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