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儒家的宇宙是道义的宇宙,孟子和《中庸》的宇宙观体现了这一点。道义宇宙的特质在充分体现社会的正义与道义,并要求在现实世界实现其价值理想。但孟子仅停留在道义宇宙的主体体证上,疏于向社会层面的推致,终致使正义与道义的价值,停留于个体的“反身”之“乐”上。荀子礼论提出架构社会的基本框架,而将道义与正义推向群体,但他忽略了架构的本体基础,使这一价值没有根源而论于事实。《礼记》等整合(思)孟荀,终使价值实现的社会架构与其本体基础打通。这就是礼教。礼教是价值实现的现实途径,是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客观尺度。若忽略礼教之作为社会架构、修养尺度与社会正义道义的内涵,对儒家思想的理解不免有偏致。道家曾提出对礼教最具启发性最深刻的批评,但它的无政府主义倾向决定了它只有批判刺激之功,终不能取代礼教在社会架构方面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水拓工艺是一种古老的装饰纸张技术,其显示的纹样具有一定的偶发性,是在唐代"墨池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手工水拓艺术。在当今机器批量生产的时代,将这一手工水拓艺术的偶发性纹样与创作者自身审美及思考相融合,再将其运用到现代设计领域中,既能使古老手工艺重放异彩,也能带给人们新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3.
淡然     
翁溯利 《天风》2015,(4):57
我有一个朋友非常喜欢钓鱼。几乎每个节假日,他都出去垂钓,可以说,钓鱼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他常常一早出门钓鱼,傍晚沐着夕阳回家,鱼篓里却空空荡荡,可他嘴里哼着小曲,看上去俨然一副满载而归的样子。为此,他的妻子可没少"奚落"他。我也觉得纳闷:付出了一天的劳苦,却一无所获,怎么还可以这般快乐?有一天,我禁不住这样问他。他回答说:"钓鱼之乐不在得与失,  相似文献   
4.
多体素模式分析(multi-voxel pattern analysis,MVPA)是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理论发展出来的新的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技术。MVPA技术通过训练分类器,对由不同认知状态引起的多体素信号模式进行分类。与传统的基于单个体素的分析方法相比,该技术可更敏感地检测脑对认知状态的表征,并使得从神经信号解码认知状态成为可能。文章介绍MVPA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以及可以用MVPA来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10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掩蔽刺激启动无意识情绪,探讨无意识情绪对建议接受程度的影响,并分析自信度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相较于中性情绪,无意识正性情绪或无意识负性情绪会使个体更倾向于采纳他人建议,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2)个体的自信度水平在情绪和建议接受度之间具有调节作用;(3)在接受建议后,无意识负性情绪和无意识正性情绪组个体的自信度提升量高于中性情绪组,且无意识负性情绪组提高更多.  相似文献   
6.
道德必须以诚信为基础: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道德及其总体性原则是否具有坚定信念,一方面有赖于人们对社会成员能否共同遵守具体性道德规范的相互信任.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的深刻变迁对诚信的两个方面造成了强大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道德问题.当前的道德问题表现在两个相互强化的方面,即总体性道德原则的缺失与沦丧,以及具体性道德规范、道德认知和道德评价的错位与混乱.道德建设的核心与重点在于诚信建设,而诚信建设又必须以正确揭示当前的利益格局和生存样态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翁溯利 《天风》2002,(5):49-49
抬头仰望万里星空的无穷天体,处在浩瀚宇宙的庄严静穆中,沉思永恒,感慨人生的短暂和渺小,世事的不可追攀亦无可停留,有时候人会发出喟然长叹:“上帝呵,为何把我送到这个世界上来?”大卫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或作‘神’)微小一点,并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你派他管理你手所造的,使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诗8:4-8)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维度看马克思的实践"变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生  郑建平 《学海》2002,3(2):31-38
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指出 :“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兴趣根源必然是马克思。”① 或许世界发展到今天 ,人们才愈来愈感到马克思恩格斯留给我们的唯物史观的丰富内容中 ,其方法论是多么重要。人们的视线逐渐地从细节的词句和概念回到那理论所依附的思维脚手架上来 ,从而把它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构件。关于内容和方法哪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 ,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生命力 ,涉及到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成败等问题。一当前对历史唯物主义核心思想的把握有三种观点极易造成混乱。其一 ,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实…  相似文献   
9.
"文革"结束后,针对党内外、国内外片面地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严峻态势,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抵制错误思潮,科学解决这一评价难题。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先后于1977年十届三中前后提出要完整准确地宣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1978年8月达成尽快将评价问题敲定下来的共识;1978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三中全会确立不纠缠和不匆忙处理的方案;1979年10月的国庆讲话后决定以党中央决议的方式做出评价;1980年3月强调决议最核心的是维护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崇高地位;还通过十二大的党代会报告、党章和"八二宪法"的崇高形式,合力巩固《历史决议》的精神。这几次策略性调整凸显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和高深的政治智慧。评价过程所体现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其他领袖人物的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我老了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