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抽象语言信息是否能够影响知觉?本研究在审美领域对此进行考察,探索无意识获取的道德信息是否影响个体对相应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结果发现个体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受到内隐道德信息的调节,且调节效应与面孔本身吸引力水平无关; 另外,面孔审美判断的反应时受到道德美丑和面孔吸引力的共同影响,尤其当两类信息相矛盾时被试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判断。研究结果表明抽象的社会道德信息可以对面孔吸引力的知觉判断产生自上而下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李贺  莫雷  罗秋铃  莫然  俞梦霞  黎沛昕  衷禾 《心理学报》2014,46(9):1347-1354
探讨签名的位置以及是否预告签名信息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同时探究不同承诺形式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调节作用, 从而揭示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影响的机制。实验1比较不同签名的位置与是否预告签名信息两种条件下, 被试在有奖抛掷骰子的游戏中的诚实性表现。结果发现, 当游戏前告知需要签名时, 签名位置对被试的诚实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而在游戏前不告知需要签名时, 上位签名的被试比下位签名的被试更倾向于做出诚实行为。实验2比较口头承诺方式与签名方式对个体诚实行为的影响, 结果发现, 口头承诺与上位签名均能促使个体做出诚实行为。结果表明, 签名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影响, 是通过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而实现的; 签名位置的效应, 实际上是由于启动的时段不同造成; 同时, 通过口头承诺的方式, 同样可以启动个体的自我认同感, 从而促进其实施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3.
加工流畅性在近二十年来引发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人们深入了解认知-情绪的相互作用机制很有价值,与决策、直觉、审美等领域的研究也有密切的关系。流畅性-归因模型和流畅性-情绪联结模型是解释加工流畅性效应的两个竞争模型,笔者分析与评价了这两个模型的观点与证据,提出了建立双系统模型的初步设想,并对未来如何根据双系统模型的观点进一步开展加工流畅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使用学习-测试范式考察传言对人际信任影响的泛化效应。学习阶段,被试对中性面孔和不同效价的传言或真实信息进行配对学习;测试阶段,被试作为投资者与陌生对家完成信任投资游戏,对家面孔与学习面孔具有40%相似性。结果发现,传言能够影响学习面孔的信任,并调节与学习面孔相似的对家面孔的信任投资;同时,传言对信任投资的影响只发生在女性对家身上。上述发现揭示传言对人际信任能够进行选择性泛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