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典测验理论存在的局限,然后在潜在特质理论和项目特征曲线两大概念基础上阐述了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基础模型的测量学原理,介绍了多个项目反应理论基础模型.最后简要介绍了七项当前应用项目反应理论指导大型题库建设和指导编制各种新型测验的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2.
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多阶段测验(CD-MST)是CDA和MST相结合的一种测验方式。由于CD-MST自适应频次较少,初始阶段模块组建会影响整个测验的判准率。借鉴CD-CAT初始项目选取方法,根据CDA和MST自身特点,提出了7种CD-MST初始阶段模块组建方法,分别是随机法、选题策略法、R*矩阵法、CTTID法、CDI法、CTTIDR*法和CDIR*法。采用模拟研究对不同项目质量下7种方法的判准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阶段结束时,包含R*矩阵的方法判准率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尤其是CTTIDR*法;整个测验结束时,CTTIDR*法较其他方法仍然有优势,CDIR*法和R*矩阵法结果较为接近。选题策略法在初始阶段结束时判准率较低,甚至低于随机法,整个测验结束时,判准率同CDIR*法和R*矩阵法持平。4种项目质量对判准率影响较大,HD-HV题库下判准率最高,HD-LV次之,LD-HV较差,LD-LV最差。  相似文献   
3.
在大规模被试评价中,任务完成的准确率一直是评价的主要指标。然而,在各种任务情景中,反映执行者素质的指标除了结果的正确性之外,决策过程的时效性同样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开发一个适合大规模评价情景,同时考虑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模型,探索被试作答准确率与速度间的关系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基于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的速度与准确率研究,构建一个基于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心理测量学模型。新模型参数能非常稳定而又精确地被估计,同时模型中的变量及其关系也能够很好地得到实测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题目属性的定义是实施认知诊断评价的关键步骤, 通过有丰富经验的领域专家对题目的属性进行定义是当前的主要方法, 然而该方法受到许多主观经验因素的影响。寻找客观的题目属性定义或验证方法可以为主观定义过程提供策略支持或对结果进行改进, 因此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本研究构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题目属性定义方法, 研究使用似然比D2统计量从作答数据中估计题目属性的方法, 实现属性掌握模式、题目参数和题目属性向量的联合估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 使用似然比D2统计量可以有效地识别题目的属性向量, 该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新编制题目属性向量的在线估计, 另一方面可以验证已经定义的题目属性向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摘 要 计算机化多阶段自适应测验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测验形式,它将题目集合作为测试单元,通过多阶段自适应的形式对被试进行测试和评分。近年来通过研究各种测验形式,发现其比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和传统纸笔测验突显出更大优势。与传统纸笔测验相比,其具有参数不变性、能力估计更精确等优势。与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相比,其具有可控制题目特性、被试可检查题目等优势。如何减小测量误差,使其应用更加便捷、有效,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如不同的病症需要使用不同的医疗技术方法来诊断一样, 不同的认知结构也需要设计对应的测验模式来进行诊断, 从而保证测验具有高质量的诊断评估效果。但传统测验形式未考虑不同认知结构的针对性诊断测验需求, 导致“千人一卷”在测验效率上有所不足; 认知诊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虽可针对不同认知结构的被试施测不同的项目, 然而支持自适应过程的题库却没有针对不同认知结构被试设计对应的项目, 导致题库使用效率较低。要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 探索如何针对不同认知结构设计相对应的测验模式。本研究采用Monte Carlo模拟, 对六种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认知结构的测验设计模式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1)同一属性层级关系下, 不同认知结构的最佳测验设计模式不同; (2)依据不同认知结构的最佳测验设计模式构建的题库具有更高的使用效率。测验编制者可以根据实验结果针对不同认知结构优化对应的测验设计模式, 并用于指导题库建设。  相似文献   
7.
现在,等值越来越受到各考试测验机构及测量学研究人员的重视,特别是项目反应理论等值的优越性更使他们有了信心。然而,很多人却没有注意到被试能力分布形态可能给等值结果带来的影响效果及程度。本研究以项目反应理论两级记分模型的项目参数等值在不同被试能力分布形态下的结果差异作为重点,探讨被试抽样偏差可能给项目特征曲线等值带来的误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被试能力分布形态会显著地影响项目参数等值的系数,特别地,能力分布的偏态系数与等值方程的截距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能力分布形态的变化对等值方程中斜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Q矩阵是认知诊断测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围绕Q矩阵构建的诊断模型对Q矩阵中包含的错误较敏感。贝叶斯网分类模型是基于网络结点之间的关系构建的模型,将朴素贝叶斯网作为诊断模型,与DINA模型进行比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Q矩阵中是否包含可达矩阵和错误界定的项目数量对DINA模型影响较大,对贝叶斯网模型影响较小;项目数量对DINA和贝叶斯网模型影响都较大;样本大小对贝叶斯网模型影响较大,对DINA模型影响较小。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当Q矩阵中不包含可达阵、包含5个以上错误项目或样本数较大时,贝叶斯网分类模型优于DINA模型;而当Q矩阵中包含可达阵和5个(以下)错误项目时,DINA模型优于贝叶斯分类模型。  相似文献   
9.
Q矩阵在认知诊断的模型参数估计和诊断分类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Liu等人的方法, 设计了同时估计项目参数和Q矩阵的联合估计算法。在DINA模型下, 对项目参数未知时开展模拟研究。研究假设项目为20个, 考察的属性个数分别是3、4和5, 初始Q矩阵中分别存在3、4和5个属性界定错误的项目。结果表明, 联合估计算法能在错误的初始Q矩阵基础上以很高的概率得到正确的Q矩阵。另外, 当专家认定测验的属性个数存在错误时, 该方法推导的Q矩阵和模型参数能提供很好的鉴别Q矩阵错误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在心理与教育测验中,测验的计算机化越来越普遍,使得被试作答的过程性数据的搜集也越来越便利。分层模型的提出为作答时间与反应的联合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建模框架,且逐渐成为当前最流行的方法。虽然分层模型被广泛使用,但仅仅通过参数间的关系还不能很好地解释作答时间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模型,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双因子模型的新视角,文中将测验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分别视为测量被试速度和能力的两个局部因子,而作答时间与反应又视为综合测量了被试的速度与准确率权衡的一般能力或全局因子。基于此,文中提出双因子分层模型,以探讨作答时间与反应的依赖关系。模拟研究发现Mplus程序能有效估计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参数,而忽视作答时间与反应依赖关系的分层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存在明显的偏差。在实例数据分析中,相较于分层模型,双因子分层模型的各模型拟合指数表现更好。此外,不同被试在不同项目上的作答时间与反应存在不同的依赖关系,从而对被试的作答准确率与时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