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心理学视野中的教师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晓路 《心理科学》1997,20(6):546-550
1引言教学是教师全方位地给学习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师的教学经验、角色扮演、信念结构系统及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教学效果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上常常把教师看作信息的施予者,而学生被视为信息的吸收者,这种观点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目前,随着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这种传统观点正日渐被取代为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计划者,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决策者、实施者,如此巨大的转折,需要人们对教师研究领域的许多方面进行重新反思(Solas,1992;Gallagher,1994)[1]。这里,旨在研究的基础上,阐释和发展更为有效的教师观。…  相似文献   
2.
学习不良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的特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设置儿童与同伴、成人相互作用的三类情景,每类情景又分为模糊情景和清晰情景两种情况,通过对51名小学生进行结构性访谈,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与一般儿童在信息加工各阶段的差异。结果发现,无论是模糊情景还是意义清晰情景,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在对权威社会情景进行编码时存在显著差异,学习不良儿童的编码准确性和全面性显著低于一般儿童;在模糊同伴情景下,学习不良儿童的反应数量显著多于一般儿童,其消极或侵犯性的反应也多于一般儿童。  相似文献   
3.
采用量表法、同伴提名法、访谈法探讨了小学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同伴接受性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4—6年级小学儿童存在孤独感;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不良儿童孤独感明显偏高,而同伴接受性明显偏低;同伴接受性与孤独感和家庭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访谈故事,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表情调节知识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组别与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两组儿童发展趋势类似,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不良儿童报告出较少的社会定向目标,自我保护目标得分与一般儿童差异不显著;学习不良儿童缺少根据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灵活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而且较少把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和目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专家一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罗晓路 《心理科学》2000,23(6):741-742
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研究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最终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影响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中.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是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监控能力存在着交互作用,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重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关于智力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这个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多种彼此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智力,它由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等七种智力成分组成,这些基本智力间的不同组合,反映了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这个理论目前还有诸多争论,但因此掀起了一场教育思想的新革命,对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智力观、教学观、考试观和学生观都有所启迪,为教育者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路  江琦  简福平 《心理科学》2004,27(6):1397-1399
对57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路径分析结果建立初始模型.通过竞争模型的比较,建立了中学生考试活动绩效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家庭因素和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活动绩效有直接效应,而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考试心理问题与考试活动绩效之间存在间接效应;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考试心理问题互为中介分别通过家庭因素和考试心理素质对考试活动绩效产生间接影响;考试心理素质和家庭因素互为中介对考试活动绩效产生影响。通过对超水平发挥组和发挥失常组进行比较发现,不同组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具有一致性,但是变量间的路径系数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罗晓路 《心理科学》2006,29(1):168-172
运用问卷法对我国八大行政区1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00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多侧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大学生有较强的创造潜能,突出表现为创造性人格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思维核心品质的新颖性表现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典型表现中投射未来、评估力和通感特点较为明显;专业类别对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显著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力较为突出,社科类大学生的创造力较差;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的年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法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重庆、甘肃、辽宁、福建、湖北以及西藏的661名被试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教学以讲授法运用最多,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方法以行为疗法使用最多,使用最多的心理测验是心理健康综合测验和人格测验;各个地区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状况,其中辽宁、福建专业水平较高,西藏、甘肃则相对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10.
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 问题提出  教师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于提高教师素质。教师研究必须着眼于课堂教学 ,最终着眼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影响教学效果的众多因素中 ,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是两个重要因素。研究发现 ,教师教学效能感与教学监控能力存在着交互作用 ,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来促进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效能感虽然强调了教师的主体性 ,但是忽略了教师的个别差异性 ,不同类型的教师显然具有不同的教学监控能力。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效能感和教学监控能力的研究 ,将拓宽我们的思路。以往专家—新手型教师研究 ,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