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弱智儿童14名进行动作协调的系统训练,内容是向目标物分别投套圆圈与投掷小沙包。经过两个半月训练,与另外未经系统训练的更大些的14名弱智儿童相比较,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组。证明弱智儿童的动作协调训练是有成效的,可行的,但需要正确的组织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幸福三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幸福 :宿命与选择人总是追求幸福 ,如果这一判断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性 ,那它必定意味着 ,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 ,人的天性。人并非在痛苦和幸福中“选择”了幸福 ,人在特定时空中对痛苦的选择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视为达致幸福的手段 ,或是因为他把痛苦本身视为幸福。与“痛苦”相反的体验不是幸福 ,而是“快乐”。人可以在痛苦和快乐中进行选择 ,但不能 (在“事实”而非“价值”的意义上 )回避幸福。人不能不“选择”幸福。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含辛茹苦的母亲 ,为了逃避现世而削发苦行的僧人 ,为了健康而节制饮食的胖汉 ,甚至 ,为了解脱而…  相似文献   
3.
论主客间认识关系的主体间情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认识活动直接涉及两类关系: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以及主体与主体的互识(交流、传讯)关系。正象主体对客体的实践关系必须以主体间交往实践或社会互动为前提一样,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关系也直接以主体间的社会交流为前提。主客间认识关系总是现实地被主体间关系所中介,总是在一定的主体间社会传讯的情境下发生和实现。哲学认识论,作为人类  相似文献   
4.
学生智力与反应时的关系的教育神经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比较不同智商者的大脑两半球的反应时发现,小学生中智力较高者大脑西半球的反应时较智力较低者明显为短,说明智力水平与大脑反应明显相关;选择反应时与智力水平的关系较简单反应时尤为密切。但正确反应率在两组之间未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1951年日本颁布《宗教法人法》,设立公告制度,最初目的是为解决分派独立问题。分派独立问题起源于二战时期,1939年日本颁布《宗教团体法》,文部省强制各宗教派别进行大规模合并。二战结束后,盟军总司令部在日推行改革,要求废除《宗教团体法》,分派独立现象随即大量出现,其中以佛教界最为突出,对多数宗派的既得利益造成了伤害。1945年颁布的《宗教法人令》未对分派独立问题明确限定,于是文部省、佛教界等与民间信息教育局展开长期博弈,希望对分派独立加以限制,但遭到了该局的反对。《宗教法人法》的公告制度要求具有从属关系的宗教团体脱离所属宗教团体时须向信徒及相关利害人公告,最终解决了分派独立问题。公告制度贯彻了盟军总司令部的改革理念,是对《宗教法人令》时期分派独立事实的承认,也标志着以佛教为首的宗教界高层放弃了对封建体制的固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