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前期访谈并结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网络成瘾领域的利弊权衡问卷(Internet Addiction Decisional Balance Questionnaire,简称IDBQ)。被试为选自北京市7所高校的1166名大学生,按大约2∶3的方式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N1=441,N2=725)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DBQ由好处分问卷和代价分问卷组成,其中好处分问卷维度包括放松心情、获取知识、方便交流和获得成就感;代价分问卷维度包括空虚苦恼、荒废学业、人际受损、浪费金钱。IDBQ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可以作为我国大学生网络使用利弊权衡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对网络使用行为与网络成瘾之间关系的影响,选取武汉五所大学的1121名学生为被试开展研究.测量问卷包括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根据CNNIC报告改编的网络使用问卷、经修订的Eastin和LaRose的网络使用自我效能问卷和自编的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最经常使用的网络功能是在线娱乐,其次是信息收集,再次是网络游戏和网络社交,使用最少的是网上交易.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在受测群体中,有12.2%的大学生网络成瘾,成瘾比例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网络特定自我效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大学生的每周上网天数、网络游戏、网络社交和网上交易等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大学生的网络使用行为不但会直接影响网络成瘾,而且还通过网络使用自我效能和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间接影响网络成瘾.结果对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