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冬天里才读到这部春季面世的《西方哲学范畴理论》。在这个哲学不景气的年头,它只印了一千多册。有心读完这部书的人,或许比这个数目更少。但我应该说,这部由坐着冷板凳的哲人写出的冷门书,堪称是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基建工程。仅从浩若烟海的故纸堆里梳理出西方哲贤的范畴理论,就是一种艰辛的学术功夫,更何况要揭示那些众说纷法的观点之间的批判性联系,并对从片断的细节到整体的变迁作出适中的评估!这部书的两位主编:谭鑫田和李武林教授选择西方范畴理论这一被人忽视的冷门课题,或许出于一种哲人的执拗。诚如书中所言:“不…  相似文献   
2.
国粹·复古·文化──评一种值得注意的思想倾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读陈国谦先生《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5期)一文,颇有感触。陈文在涉及中西文化比较问题时,尽管“照着说’与“接着说”的多为时贤之论,但笔者却以为其中大有可推敲辨析之处。陈文的论点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主客二分是西方文化的特色;主客浑饨(或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主客二分唤起了人征服自然的能动性。这既是西方科技发达的文化根源,又是当代西方文明走向衰落的文化症结。天人合一则导致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既是中国科技不发达的文化根源,又是中国文化在当代走向世界的根据。主客二…  相似文献   
3.
国学研究、意识形态和百家争鸣——向汤一介先生请教罗卜在关于传统文化的研讨中,汤一介先生的《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江淮论坛》1994年第6期,以下简称《古》文)和《“文化热”与“国学热”》(香港《二十一世纪》创刊五周年论丛,以下简称《文》文)值得一读。这两篇文章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典型的中国现代文化批判大纲,而且对文化批判提出了耐人寻味的忠告。在论及“国学热”的前景时,汤先生忧心忡忡地写道:“从历史的经验和目前某种发展趋势看,也有另一种可能,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离开了学术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制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 ,随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轨 ,腐败现象渐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瓦解民族精神的一大公害。鉴此 ,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从宪政层面上推进民主建设 ,为反腐倡廉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以之作为重建权力合法性的重要资源 ,渐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本文试图用唯物辩证法揭示权力结构的工具性与其意识形态制约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旨在表明公共权力异化就是权力自身的原发性变化 ,权力的内在矛盾就是权力异化的内在根据 ,从而为形成权力制衡机制的合理性作证。一、无限权力的历史溯源在对权力…  相似文献   
5.
近世以来, 国家多故。帝制崩溃而有军阀混战, 专制衰落而有市场垄断。丹青之技虽无补于政,但风雅之士不免为世事掣肘。从隐士遗老的野逸私语, 到革命文人之庙堂镜鉴, 及至有闲阶层游世怡情之时尚, 中国画风尚迭变, 意见分歧。近年来正统画风的失范和市场化利诱, 使画坛大师无存却“名家”遍野, 艺术新锐斯文扫地而附庸者趋之若骛。尤其是古典人文精神失落而伪现代“唯新崇拜”甚嚣尘上, “先锋”前卫的惊世骇俗与民间风尚的俗艳程式并驾齐驱, 使人对国画大众化的现状不免有回光返照的泡沫化之忧。本文拟从晚近国画风格之变考察艺术与时代的…  相似文献   
6.
是从思想观念出发,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把现实变革归诸理论上的演绎和思想上的宣教,还是从现实出发,把观念问题植根于现实之中,以实际地改造社会条件作为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意识形态问题)的途径?这是观念论和唯物史观的分野,也是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对近年来西藏文化现代化研究及其相关行政举措的方法论反思为契机,剖析观念论的生成机制及其利益掣肘,凸显唯物史观的实践品格,以期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管之见。一从近十年来西藏文化现代化问题研究及其相关举措的缘起看,边疆特征决定了其基本解读视角。“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