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阿恩海姆基于格式塔心理学揭示了视知觉形式动力构造的基本问题。他试图在更高层次上回到实证主义,通过细化到色彩、构图等元素的层面来思考艺术美学问题,打破形而上美学的桎梏。但他所构造的理论也因此陷入纯粹实证主义的窠臼之中。须知,如果完全背离更富有宏观思辩性的哲学层面就注定无法真正理解美的多面性。形式不仅仅是单纯的形式本身,他的美学研究必须在"历史意识"的指引下,考量社会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在视知觉形式动力的统筹下全面思考主体的审美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身体"是传统诗学研究中"在场的缺席者"。针对这个问题,王晓华教授新著《身体诗学》力图将身体的主体身份突显出来,特别是要重视身体所生发出的"行动"意义。他建构身体诗学,一方面是借此提倡"身心一体"观念,反对思想凌驾于身体的观念;另一方面则是要把"行动"在身体美学中的关键意义阐释清楚。身体是诗学研究的一把钥匙,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其起点和终点都是切身性体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