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通常将社会生活区分为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私人生活三大领域,因而也就可以将社会生活秩序区分为公共生活秩序、职业生活秩序和私人生活秩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伦理文化传统 ,问题在于如何辨识和确认这种传统。伦理道德不过是人类应对现实生存中遭遇的人—天、人—己、义—利诸矛盾的对策选择以及由此生发的思想原则、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以此为据 ,我们可以用《尚书》中的六个字来概括中华民族的伦理传统 ,即“正德”、“利用”、“厚生”。  相似文献   
3.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炎国 《哲学动态》2006,39(6):32-35
荣辱观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对于光荣与耻辱及其社会价值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光荣通常用以指称有益的、值得褒奖的人和事,耻辱通常用以指称有害的、需要贬斥的人和事。因此,荣辱观实质上也是一种道德评价的价值标准:光荣标示肯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正价值;耻辱标示否定的道德评价,即被指认为对于个人、民族、社会具有负价值。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1]在存在利益差别和对立的社会中,这是完全符合事实的。荣辱观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归根到底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利益为基础和出发…  相似文献   
4.
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荣辱观教育统领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统领人才培养,这是传统儒家教育思想和社会治理思想的精华。传统儒家荣辱观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无非有二:一在知耻,二在求荣。儒家一贯认为,不知耻无以为人,不求荣无以为尊。因而主张荣耻对立,泾渭分明,荣荣耻耻,礼义立人。以知耻教育来推进义理教育,以义理教育来保障道德秩序,以道德秩序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这正是儒家认定荣辱观教育为“治教之大端”的基本思路。认真分析儒家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墨子思想体系中包蕴着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诸如"无差等"的经济伦理理想,"兼相爱"、"交相利"的经济伦理原则,"生产"、"节用"等经济伦理规范,十分深刻地体现了小商品生产者的理想和追求,然而却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存在巨大反差,因而构成了理想与现实的张力,成为导致墨学走向沉寂的重要原因之一.剖析墨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及其内在矛盾,对于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观念,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现象。它是与现实相对应的范畴,又与空想根本对立。理想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它是人们对社会现实(包括个人的生活环境)的发展趋势或发展规律的一种正确反映,是人们(基于现实的)对社会和自身未来发展目标的一种追求、想象和向  相似文献   
7.
应当把社会伦理关系的变革和主体道德人格的完善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的价值目标 ,不仅要切实理顺经济伦理关系 ,而且必须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正的政治伦理关系和文化伦理关系。小康社会的道德要求包括经济交往中的效率与公平、政治生活中的正义与民主、文化领域中的服务与奉献。小康社会的人格理想将以追求人性的自我完善和人格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本特点。小康社会也将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企业诚信及其实现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诚信本质上是体现现代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的伦理应然性。企业诚信既是企业信用的观念前提,又是企业信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主体品质和主体精神的积淀。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企业诚信的必要前提;健全的市场秩序是企业诚信的重要条件;社会文明状态,特别是社会价值导向和社会风俗时尚,也是企业诚信得以确立和维持的重要的宏观条件。一些人把企业诚信问题仅仅归结为企业家的个人品质问题,一些企业家则寄希望于市场秩序完善之后再来讲企业诚信问题,这两种看法都是非历史的,也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应用伦理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伦理学本质上属于规范伦理学 ,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理论伦理学的性质。应用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应当包括道德境遇的判断方法和伦理规范的选择原则 ,而且必须包括伦理道德行为的实施技巧。应用伦理学既要借鉴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方法 ,又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以德治国"的含义、"以德治国"的主体和客体、"以德治国"的阶级性与共同性、"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及"以德治国"的评价标准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