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有两种互不相容的公正观念:一是通过说明怎样根据各人所挣之物赋予其权利和赋予哪些权利来解释公正概念;一是通过说明根据各人的基本需要及其满足方法而确立的平等权利来解释公正概念。 分析道德哲学家R·诺齐克和J·罗尔斯对上述基于合法所得权利和基本需要这两种主张在理论上作出表述: 罗尔斯认为,在规定任何社会制度下对利益的公正分配时都将依据下述两条原则和一条规  相似文献   
2.
“温良恭俭让”一语,出自《论语》,是子贡颂扬孔子的五种德操,即温和、善良、敬肃、节俭、谦让。后来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的目的,把它纳入了封建道德体系。作为封建道德规范,这当然是为着愚弄劳动人民,使其安贫乐贱,“善良”、“节俭”、“温顺”地听凭宰割,而地主阶级自己,是从来不打算真正实行的,毋宁说其阶级本质,与其截然相反。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中,劳动人民和一切革命者必须戳穿统治者的虚伪的道德说教,并且绝不能用“温良恭俭让”来束缚自己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公正誉为政治生活的首要美德。他指出,一个社会如果对公正概念缺乏切实可行的一致意见,就必将缺乏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必要基础。而缺乏这样一种基础,又必将危及我们所处的社会。这是因为,由此造成的结果,不仅仅是对道德原则和规范缺乏取得一致认识的能力,对道德体系中美德概念的相对重要性缺乏取得一致认识的极为基本的能力(该道德体系同时确定了权利和功利的观念),而且,对具体美德的内容和特性,也无力取  相似文献   
4.
美国学者J.P.蒂洛(Jacques P.Thiroux)所著《伦理学:理论与实践》(1980第2版共400页),是美国现今流行的一部伦理学教科书。它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伦理观、西方资产阶级的伦理学体系及其所探讨的社会伦理问题。全书共分十二章。前六章理论部分,先介绍传统的伦理学理论和伦理学领域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然后明确表述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后六章实践部分,探讨了当代西方社会的若干伦理问题,综述了这些问题在道德评价上的对立观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始终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是“效率优先”,还是“社会公正至上”还远未达成共识。但是,以往的争论有很大的片面性,那就是不少学者把“公平”理解为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如此,“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就被扭曲了,就变成了互相对立的关系。实际上,这一对“公平”的理解本身就是十分错误的。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社会公正论原理,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认为,社会的公平或公正本来就不可以被“解释为收入分配的均等或财产分配的均等”,相反,除了其他诸道德…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社会公正与企业伦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旨在为改善人类生存状态而建构起三 E(Economics,Ecology,Equity)协调的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实现经济发展、生态平衡和社会公正三大目标。社会公正是现代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作为应用伦理学学科的企业伦理学 ,首先要应用社会公正的理论和原则去阐明企业伦理和企业公正问题。以企业公正为核心价值的企业伦理 ,逻辑地包涵了社会伦理、生态伦理对企业行为的公正要求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三大目标的必要条件。倡导以企业公正促进社会公正、环境公正的企业伦理观 ,承担起对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义责任 ,是有远见的企业家为实现企业长远目标而必然作出的明智抉择  相似文献   
7.
西方国家所使用的“企业”一词,一般说来,不但包括工业企业,还包括农业企业和商业企业等。西方的企业道德,“涉及雇主和雇员、企业和消费者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与维持”,因而成为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学者蒂洛所著教科书《伦理学:理论与实践》(1980年第2版),把“企业道德”列为专章,就反映了这一情况。本文拟根据该书提供的线索,简要地介绍一  相似文献   
8.
医学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在美国学术界颇受重视,蒂洛的《伦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对此有专章论述。本文拟根据该书提供的线索,扼要介绍美国学者关于医学道德的主要观点(本文引语,均出自该书),以窥美国医学伦理学之研究概貌,以供国内研究医学道德时批判借鉴之用。(一)研究范围和一般原则蒂洛认为,医学道德实质上与这一问题有关,即如何确立和保持病员、病危者与健康人、医务人员之间的人命攸关的道德关系;以医学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不但要研究选择“治疗”手段的道德方式,而且要研究在交往关系中应如何“对待”病人。蒂洛具体列举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所应包括的问题,对无可救药的垂死病人的治疗,停止治疗、听任病人死去(“听任死亡”),征得病人同意杀死病人(“仁慈赐死”),未得病人同意而杀死病人(“仁慈杀死”);对病人的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安乐死”的道德评价问题,是现代西方伦理学着力研究的重大医学道德问题之一。西文“安乐死”一词,源自希腊文,本意是“美好快乐地死去”,也就是指某种安然去世的状态,后来借以指医学上的“无痛苦致死术”。伦理学所研究的“安乐死”问题,显然着眼于后一层意义。由于这个概念外延宽泛,未能区分实质上的谋杀行为和医疗上的善意措施,所以西方伦理学界一般使用它的三个下属概念,即“听任死亡”、“仁慈助死”和“仁慈杀害”。关于这三者的道德评价问题,在美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全国伦理学学术讨论会,10月8日至12日在安徽屯溪市举行。会议是由全国伦理学会和安徽省伦理学会联合召开的。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伦理学科研工作者、大专院校伦理学教师、新闻出版工作者和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