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责任意识及其培养:从心理健康的视角来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认为责任意识是个体心理健康的内在要求,是构成心理健康标准的重要维度;强调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基本主题,它具体包括责任行为、责任认知和责任情感的培养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ED术前心理状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MED微创治疗前的心理状况,对442例行MED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术前心理评估。结果显示MED微创治疗前患者SAS、SDS测量分明显高于常模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等都与心理状况的改变相关。有34.9%的患者SAS得分和36.7%的患者SDS得分显示阳性。因此,临床骨科医师应重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在MED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对心理状况较差的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才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文山  陈家麟 《心理科学》2004,27(5):1168-1171
依据维列鲁学派活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揭示了心理健康的本质在于个体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在于心理系统对个体生命活动系统的有效管理;强调健康心理学是关于人生的实践智慧的学问,它的核心在于促进个体对其生命活动的有效管理,使其能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认知科学的新兴研究范式,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对于身体是什么以及身体如何影响认知等问题,有关各方的研究者却都未能给予很好的说明。佛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藉由禅修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基于身体方案的"准"具身认知的素材;其"心色不二"的蕴积身体观,"根"、"尘"、"识"相互缘起的认知观以及独到的"第一人称研究方法"(禅观)等,对于当前具身认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理健康:从系统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系统资源管理的视角来看,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是个体对其生命活动管理的有效性,它分为5个基本的操作维度;心理健康的实践任务就在于促进个体对其生命活动的有效管理,使其能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承担起责任。  相似文献   
6.
般若为梵语“智慧”的音译,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它通过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破解,引领众生了悟世间诸法实相,以此成就自在无碍的生命.文章将般若智慧引入现代心理治疗领域中,从其治疗的病理学依据、目标取向和基本方法等三方面探讨了该修心思想的心理治疗意蕴,指出当事人的心理困扰皆因无明妄执所致,因而藉由般若智慧对世事的如实观照,破除个体的妄想执著,使其回归当下的现实生活,承担起本有的责任,则为心理治疗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