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田耕 《思维与智慧》2001,(12):38-38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许多交际场合中直来直去、逆耳忠言并非良策,易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怎样才能让你的话既听起来顺耳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灵活地应用婉曲这种语言修辞手法就能如愿以偿。婉曲,即有意不直接说明某一事物,而是借用与某事物相应的同义语句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达到“义在言外,思而得之”的效果。婉曲有时是故意换一种说法(婉言),有时则是通过描述与本意相关事物来烘托本意(曲语),从而达到规劝、反驳、警示、批评、解嘲、赞美以及拒绝等的目的。1.巧劝他人一位父亲问他的29岁女儿为何还不结婚,女儿告诉他自己曾有…  相似文献   
2.
田耕 《学海》2023,(2):103-115
本文从社会学家吴文藻所作的《边政学发凡》入手,讨论抗战时期的社会学家如何以本不在边疆的研究传统,来充实对边疆的调查和研究。这种实现是双向的,学者们的边疆研究是充实边政之学的前提,但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自身所秉持的研究传统是如何发展的。本文尤其关注的抗战前燕京学派的社区研究传统体现了这种交错继承的连续。秉承这一传统的学人在边疆研究中如何创造性地转化概念和方法,构成了富有意义的学术史对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