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主动性人格与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瑶  甘怡群 《应用心理学》2008,14(2):118-128
本研究的目的:考察主动性人格在中国企业内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性及个体-组织匹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研究以三家中国本土企业的253名员工为被试,使用修订过的主动性人格量表。结果:(1)除了大五人格和社会赞许性之外,主动性人格还可以解释工作绩效8.5%的方差变异;(2)整体分析时只有团队导向因素显著,单独分析时高新独资企业中注重细节因素、团队导向因素和结果导向因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民营企业中尊重员工因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中革新性因素和团队导向因素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主动性人格可以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个体-组织匹配则根据不同的企业组织,不同的因素在主动性人格和工作绩效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关于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都有所讨论。  相似文献   
2.
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及其时间透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甘怡群 《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1):1583-1587
最近的研究表明, 未来取向应对对于应激管理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一直是困扰应对研究者的重要问题。我们的前期工作显示, 序列模型比平行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内在关系, 时间透视比威胁知觉更能解释预防应对的前因。本项目首次以时间知觉和内隐态度为切入点, 探索未来取向应对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内容拟包括:(1)以大学生就业为情境, 构建未来取向应对的双阶段序列模型; (2)以大学生入学适应为情境, 用内隐认知充实和验证未来取向应对的序列模型; (3)用时间折扣模型的任务范式, 探讨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4)用威胁性和中性的阈下面孔作情绪启动, 验证未来取向应对不同阶段的时间透视机制。本研究为发掘预先应对和预防应对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 及基于未来取向应对的干预在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生命意义感对大学新生日常烦心事和心理适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日常烦心事对个体心理适应的作用过程,并探讨生命意义感是否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采用纵向追踪方式对153名大学新生进行新近生活经历问卷、压力知觉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心理适应的测量。结果显示压力知觉在日常烦心事与心理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拥有意义在烦心事知觉与心理适应之间起调节作用,但追求意义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说明日常烦心事会通过压力知觉影响个体心理适应,拥有意义对个体心理适应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婷  高博  刘君  孙鉴  甘怡群 《应用心理学》2009,15(2):148-154
目的: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公司内技术部门人员核心自我评价是否包括集体自尊的维度及其与工作投入、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在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的指导下,301名公司技术部门人员填写了工作倦怠量表(MBI—GS)、工作投入量表(UWES)、经典核心自我评价4个分量表、集体自尊量表以及核心自我评价集成量表(CSES),并以密封信封方式提交。结果:(1)集体自尊对核心自我评价的载荷为0.68,是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因素。(2)加入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路径系数分别达到了0.79和-0.54。(3)采用集成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测量也支持了这一结果,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各维度的回归系数均达到了显著水平。结论:集体自尊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技术部人员的核心自我评价重要成分,且加入集体自尊维度的核心自我评价对工作投入和工作倦怠均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生活事件知觉的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中测量了263名大学生被试对60项生活事件的控制力知觉及其心理控制源倾向(IE)和抑郁水平(BDI)。生活事件的实际可控性分为高、中、低三组。相关及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当事件的实际可控性介于中间时,抑郁水平与心理控制源倾向对控制力知觉有显著的影响;当事件的实际可控性较低时,抑郁的作用不显著,心理控制源的作用显著;性别的作用在各种事件的控制力知觉中都有显著的作用;性别、内外控及抑郁水平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   总被引:205,自引:0,他引:205  
文章回顾了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全文分四部分进行介绍。第一部分介绍其概念以及相关量表;第二部分对工作倦怠方面研究的发展过程做一简介,主要涉及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所关注的问题;第三部分介绍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工作特征和个体特征两方面的因素;第四部分补充介绍一些解释工作倦怠成因的理论模型。最后,文章在第五部分加以总结评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用中国人个性量表(CPAI)预测国有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绩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中国人个性量表 (CPAI)测量了某国有企业的 3 8名中高级管理人员 ,并获得了他们最近的上司评定绩效资料。相关分析表明 ,CPAI的和谐维度与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多个指标有正相关 ,CPAI的领导维度与沟通能力有正相关。与假设相反 ,老实 -圆滑和务实与沟通能力有负相关 ;越外控的员工 ,其合作态度的评价越高。这可能表明了国企管理的某些特点对人格—绩效关系的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一些被西方心理学家忽视的人格维度对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的提出、组成和预测能力,并提出了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包括4种核心特质:自尊、控制点、神经质和一般自我效能。文章对西方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对我们目前研究的借鉴意义作了分析,提出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包括4种核心特质,即善良、才干、处世态度和集体自尊。  相似文献   
9.
工作特征对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20例农村中学教师的深度访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人际消耗以及社会偏见对职业倦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访谈的结果编制了教师工作特征的本地化测量工具,对266名被试的测量结果进行因素分析,显示4个因素:缺乏支持和公平感,忙碌感,人际消耗,社会偏见。人际消耗和社会偏见在预测职业倦怠总分和热情枯竭有大于5%的增益方差。人际消耗通过影响精力枯竭造成职业倦怠,社会偏见则通过所有三条路径造成职业倦怠。本研究揭示了影响中国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人际消耗和社会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工作倦怠在我国中学教师中的表现以建立其本土化定义并编制相应的测量工具。方法首先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对47名中学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探索该职业领域工作倦怠的本土化定义;随后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编制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并对266名中学教师施测,考察各项信效度指标。结果中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热情枯竭、精力枯竭和职业成就感丧失,分别对应Maslach倦怠问卷(MBI)中的讥诮态度、衰竭以及专业自我效能降低;修订后的量表各项信效度指标良好。结论国外工作倦怠的三维度定义在国内中学教师群体中得到独立验证,但衰竭维度的核心地位被热情枯竭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