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霏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07,30(2):468-470
推理是人们认知的根本。人们在推理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内在(个体差异)因素和外在(任务)因素。该文主要针对影响三段论推理的内在因素(个体差异)进行评论,并且讨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该文回顾了儿童对道义情景中心理状态推理的研究,包括儿童对行为者愿望、信念和情绪的推理以及对权威愿望的推理研究。总体来讲,道义规则的引入使得儿童过分根据道义规则来对行为者的行为和心理状态进行推理,但是不同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矛盾之处,这可能与以往的研究中所使用的道义规则属于不同的领域(如道德、习俗及防范等领域)以及实验任务(如行为预测和奖惩判断等)的差异有关。最后该文提出另外两个可能的影响因素:道义规则的形式和儿童的视角采择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考察了不公平经历如何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及行为。然而, 这些研究着重于考察个体“独自经历”不公平的现象, 而尚未有研究考察, 当个体与他人以群体身份共同经历不公平时, 不公平经历对个体的影响。3项实验采用改编的三人最后通牒博弈任务考察“群体共同经历”不公平如何影响个体的不公平感知。研究结果表明, 无论是通过“共同命运” (实验1)、轮流为群体做决策(实验2), 还是招募成对朋友(实验3)来操纵或凸显群体身份, 群体共同经历不公平, 相比独自经历不公平, 均显著降低(而非提升)了被试的不公平感知。研究结果对于社会及组织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广告中使用代言人成为越来越常用的手段。传统异性相吸的观点认为,受众更关注异性代言人的信息,而近期研究则表明存在同性偏差效应,即受众更关注同性代言人信息。本研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记录了男、女受众在观看禁烟公益广告期间的眼动特征,通过比较受众的首次关注潜伏期和总注视时间两个指标,首次从眼动特征上证实了同性偏差效应。本研究拓展了同性偏差效应的适用领域,对公益广告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中科院心理所李纾老师的著作《决策心理:齐当别之道》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经过无数次搭框架、推翻、重来、取舍、大修、打磨,历时四年之久,现在终于呈现在了读者面前。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看到完整、系统的研究和思想,但对于其形成过程乃至背景感兴趣的读者则稍显不足。作为参与者之一,忝列合作者,与有荣焉的同时,还是从内部人的角度来说一说这本书表皮和背后的边角料以飨读  相似文献   
6.
本文强调"教派主义"既是叙利亚危机中的突出元素,也将是影响叙利亚重建的关键因素。本文首先分析论证叙利亚危机不完全属于教派冲突,指出阶级、意识形态、地方关系等也在叙利亚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继而对叙利亚"教派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动员进行详细论述,指出叙利亚"教派主义"因为长期的历史矛盾、短期的危机刺激及教派成员对集体被灭绝的恐惧等诸多因素动员起来。最后,结合哈菲兹·阿萨德与巴沙尔·阿萨德统治时期"教派主义"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叙利亚未来重建中"教派主义"将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关于阿拉维教派的法特瓦影响比较大的主要有14世纪马木鲁克时期由罕百里派教长伊本·泰米叶发布的三个法特瓦、16世纪奥斯曼统治时期由教长努哈·哈乃斐发布并呈送素丹萨利姆一世的法特瓦以及教长穆罕默德·木格拉比发布的一个法特瓦,它们一致认为阿拉维派是非伊斯兰的异端教派.20世纪有三个关于阿拉维派的重要法特瓦,逐渐承认并确立了其属于伊斯兰什叶派的地位.第一个是1936年由耶路撒冷的大穆夫提哈吉·阿明·侯赛尼发布的,第二个是由大阿亚图拉哈桑·马哈迪·设拉齐在1972年发布的,第三个是由赛义德·穆萨·萨达尔在1973年发布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这些法特瓦谱写了阿拉维派被承认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佛教文献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文化形态和知识形式,保留了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就佛教所影响到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而言,三种佛教文献为丝绸之路城市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有价值的信息。关于佛教教义的《大日经》类经典文献蕴含着佛教,特别是密宗的宇宙世界观和城市理念,对分析受密宗影响地区的城市规划、寺院布局及佛塔造型很有助益;佛教史地文献《洛阳伽蓝记》为研究佛教城市生活提供了生动而具体的样板,还为进一步分析佛教兴衰与城市兴衰的关系给以启发;《大唐西域记》等游记传记类佛教文献则为我们研究丝绸之路城市史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据此还可发现一些古代城市遗址。  相似文献   
9.
瑜伽作为人类较早的一种哲学思考和修行方法,不仅是古印度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公元前200年左右,婆罗门教六派哲学中瑜伽派的创始人帕坦加利著《瑜伽经》,随着宗教向外传播,人们认识到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功用。20世纪,瑜伽逐渐作为一项专门的体育运动在世界各地传播并发扬光大。舒缓、“非消耗”性的瑜伽,成为都市女性钟爱的塑身、养心的流行体育运动;遍地开设的瑜伽馆已跻身“健身场所”,瑜伽性质已完成了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非斯古城的"墙"为研究对象,分别论述了其城墙、清真寺的"齐布拉墙"、住宅的围墙等几种"墙"的宗教文化内涵。首先,非斯城墙见证了非斯城市及摩洛哥王朝更迭的历史,是城市与农村、城内与城外的交汇点,是伊斯兰世界与外界隔离的标志,城墙内是一个包容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世俗空间。其次,清真寺的"齐布拉墙"具有将宗教与世俗隔离、分离现实世界与"彼岸世界"之意。再次,住宅的围墙既是隔离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分界线,又是一种具有"羞耻感"的象征。非斯古城的"墙"的宗教文化内涵一方面强化了非斯古城"伊斯兰圣城"的地位,对其城市的建筑空间、家庭、社会生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保持非斯宗教文化独特性以及多元文化共存局面的同时,也在不同宗教、教派心中筑起了无形的"墙",增强了宗教、教派认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