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五龙宫是武当山极为重要的宫观,自南宋开始,符箓道派在这里就有很大的势力.元代初年,全真派与清微派几乎同时来到五龙宫.作为北方新道派的全真道,在传入武当山之后选择五龙宫为其活动中心,就不得不面对与清微派道士合作的问题.终元一代,五龙宫形成了全真派与清微派共治的局面,两派之间互相师承、融合,全真道士很有可能还使用了张守清一系清微派的派字谱.明代初年,全真道在五龙宫迎来了短暂的独大局面.但是,随着永乐皇帝大修武当,从全国选调道士充任提点,五龙宫又重新回到了全真与正一共生并进的格局.五龙宫全真道的传承史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全真道初传南方之后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2.
清代四川乐山存在着时间较长且跨越代际的文人扶乩现象。康熙末年,时任四川上川南道观察的汪锡龄通过扶乩的方式“跟随张三丰”修习丹道,并初步整理了与张三丰相关的文献。道光初,乐山儒学生员李西月效法汪锡龄,重新组织张三丰和吕洞宾乩坛。李西月以扶乩修习丹道之事,引起了当地众多退休高官和儒生文人的兴趣,他们纷纷加入其中,不仅建设了固定的乩坛活动场所,甚至发展出独特的宗派意识。汪锡龄、李西月等人虽然没有正式入籍道教,但是其修炼法门源自道教,并在宗派建构上有意向道教认祖归宗。研究明清时期的文人扶乩现象,可以为学界认识明清道教发展动向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