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语)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正在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和变化。为适应开创哲学研究新局面的要求,吸取由当代自然科学构成的“时代精神”,用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特辟本栏。本栏将陆续介绍与哲学密切相关的当代自然科学诸学科,欢迎读者踊跃投稿,热情支持。  相似文献   
2.
一、动作与思维的两重性皮亚杰把社会经验(社会上的相互作用和文化传递)列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之一,以儿童心理学实验为基础,探讨、阐发了人类认识活动社会属性的具体机制。皮亚杰对认识社会性的理解很广泛,包括教育、文化、道德等因素,但最重视人与人之间在实际动作中的协调(分工合作),因为动作协调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唯一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皮亚杰有关同化和顺应及其平衡的图式学说是对智慧机制的一种结构主义的共时性分析,但是他更重视对智慧机制进行建构主义的历时性研究。主体关于客体的知识以及主体自身的认识图式都不仅仅是一种状态体系,而首先是一个不断构成和重新组织的转变过程,这  相似文献   
4.
动作→经验→理论→动作,有关认识发展的具体过程,皮亚杰提出了一种颇为独特而且相当系统的学说,它是整个发生认识论体系中一个容易引起争议但又富有启发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在内容组成以及时间和逻辑上的顺序关系,历来是认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也是经验论和唯理论长期斗争的焦点所在。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发源于感性经验,“凡是存在于理性之中的,都已先存在于感觉之中”,唯理论则认为,普遍必然的知识来自理性,感觉只起触发作用,“理论先于观察”。皮亚杰既反对经验论,也反对唯理论,主张知识发源于实际动作,在这一点上他是与马克思主义相接近的,但是他又提出知觉和概念是同一动作基础之上的旁系关系而非派生因果关系,并明确否认从感觉到理智的线性发展程序,这是本文要特别加以介绍和说明的。一、象思维与运算(逻辑)思维皮亚杰认识理论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他把实践与认识作为一个整体划为分形象思维与运算思维两方面。形象思维指再现而不求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它是对客体瞬间状态的模仿,包括知觉、动作、模仿和精神表象等。运算思维指转变现实的主体活动,包括外部实物动作体系(模仿动作除外)和内化到头脑中的概念运算,它不研究客体的瞬间状态,而是在  相似文献   
5.
一、适应与图式。人类智慧活动的本质是什么?这是认识论也是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皮亚杰指出,就其本身而言,智慧本质上是一种主体转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即所谓运算;就其外部功能而言,智慧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与社会环境的适应(adaptation),从而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他强调说明,人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高度发展的能动适应,“人的认识本质上是能动的……认识就是转变实在”;所谓能动即指主体以物质动作或者运用符号以精神动作转变客体,只有改变客体才能认识客体,只有改变环境才能适应环境。他又指出,主体与环境的适应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皮亚杰认为,主体要适应环境、认识客体,主体自身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借用生  相似文献   
6.
这篇文章重点评述了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建构学说,对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皮亚杰的认识论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中涉及到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重要的认识论问题。比如,在人类认识的发生和发展中,究竟有没有一个认识结构(或称“图式”、“模式”)的问题?主体和客体同思维和存在到底是什么关系?怎样具体而不空洞地理解认识的社会性?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研究和独立思考,作出我们自己的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