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心路随想     
每个人的一生都走过不少的路。只要是肯于步行的人,都会脚踏实地地经历过田间的泥泞小路,崎岖不平的荆棘山路,四通八达的城市道路。但最难走的恐怕只有一条路,那条路就是我们信仰生活之路——基督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春联     
几夕琴及一矛丫丫磁新未着意怜芳单上盆倾心爱子民家国平安万民是福山河壮前四季常庸备兔颇迎华夏客金鸡东唱小康歌旧岁留言:金杯银杯不感。碑好新未寄语:正职副职劣求品质高天恩送福主爱临门闻鸡自省信爱重来鸡催千里客爱怜万邦人天佑华夏儿女主爱中国人民心存善良春不老人有爱意福无边圣言无语造就千红万紫人心有爱因守十诫四规鸡啼以前三番背主千古训受洗之后一意敬天万载恩—王立顶春联@谢照清 @王立顶  相似文献   
3.
心路随想     
下面的这个小故事,是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主内的朋友们一定会从这个小故事里得到启发。1945年的伦敦,有一位木匠为教会制作一批小木箱,用来装运发往中国的一点物资,以帮助那里同日本法西斯做斗争的教会人士和民众。这是一个志愿性质的工作,木匠不领报酬。工作结束回到家,木匠发现他早晨刚配好的眼镜不见了,  相似文献   
4.
希腊文叫IXθRS“鱼”,I代表耶稣,X代表基督,θ即天主,R是圣子,S是救世者。加里肋亚是鱼产甚丰的地方,新约上记载了许多关于捕鱼的事件,如玛4:8,路24:42,等,耶稣的门徒有好几位是以捕鱼为生的,耶稣使他们变成了“渔人的鱼夫”,让他们四处去传播基督福音,更重要的是耶稣曾显示“五饼二鱼”饱饫数千人的奇迹。(见图1)  相似文献   
5.
十字架,表示耶稣基督教赎人类的工程,天主教会的主要标志。基督徒很早就用十字架来作为装饰图品,但这种习俗并非始自教友本身,而是远在公元前亚述帝国时代的国王将其视为装饰在先;其  相似文献   
6.
蚊蚋     
自然界中有许多难得明白的东西,比如象怕鼠,鼠怕猫,猫怕狗等奇特现象,即便自称为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却最怕小小的蚊子叮咬。最让人可气的是,蚊子能让你抽自己的嘴巴,这可能是蚊子最为得意的地方。当然也有可笑的,那是我的布依民族有一则《打蚊子》的故事:即仆人为打财主耳光以解平日挨骂受罚之气,一日,在财主高兴会客之时,仆人当众狠很抽了财主一个耳光后,迅速将早已准备好的死蚊子放在手心,以此证明自己的忠心,赢得了大家的赞扬,财主本人也当众承认仆人好心。经上提到的蚊蚋,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咬人的蚊子,也就是埃及人遭受的十大灾难中的第…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圣歌     
百鸟在枝头拨动晨羲的音符,流动的云朵送来清新的空气,人间所有关于善的思想都在圣殿优美的乐曲中萌芽,早祷的兄弟姐妹早已跪满经堂,我们在永远温暖的太阳升起时清醒,迫不急待地在瞬间即逝的流光中颂扬我们生命的爱者,圣歌就在我们激动的胸中充满生机,我们的圣歌在心灵深处回旋,使我们的歌喉似有麻辣之椒不停地爬动,我们知道我们的圣歌里面蕴含着我们对天乡故园的无限眷恋和对生命的缤纷想象,使人们的灵肉之躯欢悦在主的无限宽阔的爱中。  相似文献   
8.
蚊蚋     
牛是农人的命根子,尤其在以农耕为主的族群里,牛对于农人来说是最好的劳力,因此在他们中间就有“了家中无牛空望空”的谚语。在以色列民族进入圣地由半游牧过渡到定居专务农业生活时期,牛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家畜之一。他们用牛来耕地(申22:10)、打场(申25:4)、和拉车(户7:3),最重要的是,牛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被列为洁净的动物,因此,也以牛作为祭品(肋9:4、撒下6:13)。人类很早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考古学家论证,在没有文字之前,埃及人和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驯养了牛。尤其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牧放牛群是最理想的地域(创41:2、申7:8、依11、6…  相似文献   
9.
谈施予     
一个生命能给另一个生命带来的好处,只有爱与真诚,而不是通过强加于人的欲望。上主赋予大自然物种生命的生存法则,万物都在遵循着他的规律有序地运行、繁衍生息。而人类则更多享受到造物主特别厚重  相似文献   
10.
关于舒适     
舒适是人类追求的一种活法之一,那么,它除了对人的享受带来愉悦和快感之外,还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它仅仅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象征么。关于舒适,美国作家奥尔德斯·赫胥黎在他的代表作之一《论舒适》中提到,“舒适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可当前的世界看来却把它当作一种目的,一种绝好的东西。也许有一天,大地会被压成一张巨大的软垫床,人的躯体在上面打盹,而人的心灵却被压在下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