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齐国《韶》乐,是我国古代乐苑中的一束奇葩,它展示了上古乐舞的突出成就。本文就齐《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演奏形式,表演顺序及风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尚书·益稷》对《韶》的记载,完全定位于虞舜时期,是破绽百出的:其一,所载《韶》的礼仪性等级色彩不符合虞舜的时代特征;其二,从所载乐舞的结构上看,也并非舜时所能具备的;其三,所载《韶》的乐器也多带有后世烙印。究其原因.当是众儒士出于崇拜孔子学说,张冠李戴所致。因此,《尚书·益稷》关于舜《韶》的记载,是作者远借上古传说,近采孔子所闻齐《韶》,附会而成的一个假古董。  相似文献   
3.
王福银 《管子学刊》2007,(2):39-40,62
祭孔乐舞是迄今为止中国仅存的雅乐舞,而《韶乐》又是中国历代王朝所尊崇的雅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两者在我国雅乐发展历史中同样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艺术发展的规律,任何艺术的新生作品都必须或必然是建立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祭孔乐舞的诞生虽然远离《韶乐》流传盛行的西周,但是,《韶乐》的内容和形式却深深影响着中国历代雅乐的制作和发展。作为中国雅乐分支的孔庙乐舞,对《韶乐》的传承也必定有历史的必然和血脉的联系。因此毋庸置疑,现存的祭孔乐舞成为当下我们寻找古《韶乐》历史面貌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实物资料。而通过研究发现,两者之间不仅有关而且渊源久矣。  相似文献   
4.
春秋末,鲁国内乱,国君被逐于齐。孔子难度无君日,随之适齐,被高昭子纳为家臣。经高大夫举荐,齐景公热情接见了他,并让其首次欣赏了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他在陶醉之余忧心忡忡地倾心学之,因而"三月不知肉味"。  相似文献   
5.
《尚书 .益稷》对《韶》的记载 ,完全定位于虞舜时期 ,是破绽百出的 :其一 ,所载《韶》的礼仪性等级色彩不符合虞舜的时代特征 ;其二 ,从所载乐舞的结构上看 ,也并非舜时所能具备的 ;其三 ,所载《韶》的乐器也多带有后世烙印。究其原因 ,当是众儒士出于崇拜孔子学说 ,张冠李戴所致。因此 ,《尚书 .益稷》关于舜《韶》的记载 ,是作者远借上古传说 ,近采孔子所闻齐《韶》,附会而成的一个假古董  相似文献   
6.
世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一般都有其承继性与融合性特点。作为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齐国乐舞当然也不例外,它也是在齐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承继了东夷乐舞的成就,融合了尧、舜、禹三代之乐而形成的。东夷族是个喜歌好舞的民族,他们的歌舞活动,不仅造就了众多乐歌和乐舞,而且催生出了众多乐器,同时还出现了乐教、乐论和礼乐。为此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太3伏羲氏、少3金天氏、葛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大舜有虞氏、东莱部落和夷夏部族联盟,就是他们为齐国乐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