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低社会阶层是不良健康状况最可靠的社会决定因素之一。然而, 很少有人理解为什么同样处于低阶层, 有些个体却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 研究者们发现“转换-坚持”策略这一心理因素能有效保护处于逆境中的低阶层者的健康, 使其免于受到疾病的侵扰。当个体面临持续或频繁的压力时, “转换-坚持”策略减轻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急性生理激活, 有效抑制了低阶层面临逆境时的生理应激反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 阻止了致病过程的发展; 同时, 该策略还减少了低阶层者的不良健康行为, 进而对健康起到保护作用。未来研究应在深入探索核心机制基础上开发出有效的干预方案, 为解决我国相对贫困问题中的健康贫困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我调节是个体为了实现目标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而监控和调节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在成就、人际交往和健康等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 被视为是人类成功和幸福的关键。然而, 大量研究发现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越低, 自我调节能力越差。为了提高低社会经济地位者的自我调节能力, 必须深入考察低社会经济地位影响自我调节的机制。神经科学为此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信息:低社会经济地位改变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扣带回、腹内侧前额叶、杏仁核、海马体、腹侧纹状体的结构和功能, 进而影响了自我调节的各个成分(认知调节、情绪调节、行为调节)。未来研究除了对神经机制中每条因果链进行更严格地考察外, 还应将神经生物学与发展心理学联系起来深入揭示不同发展阶段低社会经济地位对自我调节的独特影响机制, 并关注低社会经济地位者在神经和行为层面特定反应的适应性, 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系统、持续、有效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3.
大量证据显示低社会经济地位者常做出“短视行为”, 如在教育上投资较少、有较多的债务和较少的储蓄等, 而这些行为又进一步恶化其不利处境。威胁感知引发心理转变, 使得低社会经济地位者将注意力聚焦在与稀缺相关的事情上, 并具体地、情境化地对事件进行表征, 同时倾向于采取快生命史策略, 进而导致短视决策行为发生。未来研究除了更深入地探讨低社会经济地位者行为决策陷阱的多层次多水平路径机制外, 应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开发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干预方案, 使其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科学的心理学路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