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霞 《管子学刊》2003,2(2):54-59
中国素称礼义之邦.其原因不在于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秦砖汉瓦.也不是能在太空就能辨出的万里长城.根本原因就在于一是其所具有的几千年的文明史,古之贤人所造就并被历代炎黄子孙躬行践履的独具特色的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真髓,还超越国界.在历史上对周边国家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现在还被视为文明之宝在弘扬.在传承。传统道德作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其自身具有两重性,既有引人向上,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建设的积极因素.同时也存有一些阻碍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的消极因素.甚至是谬误的成分。但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我们批判性对传统道德进行继承与发扬,其中的积极因素仍对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着借鉴与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孟子》中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弘扬儒学,孟子十分注意教育方法。本文以《孟子》为据,阐述了孟子倡导并践行的教育方法,将其概括为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博学以求融会贯通,不唯书、不曲解而求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由于齐国和鲁国的治国策略不同,反映到他们的教育思想上也存在着差异。齐国开展教育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富民强国,称霸诸侯,而鲁国则是为了维护和推行西周宗法社会的礼制。本文借助现有齐、鲁文化典籍就齐、鲁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与差异处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4.
试论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在学术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地域文化发展形成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对尔后的社会及教育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管子》、《论语》、《荀子》为据,以管子、孔子及荀子的教育思想为典例,试就齐鲁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5.
论《管子》与《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管子》与《晏子春秋》作为两本流传至今的诸子著作,不仅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认识,来对待。本文依据《管子》和《晏子春秋》,阐释了它们主张教育的目的,教育的范围,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等等。本文认为《管子》和《晏子春秋》中的教育思想虽有着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却仍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管子》、《晏子春秋》所倡导并采用的一些教育方法,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来讲,仍不失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管子》与教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管子》作为一部反映管仲本人及其学派的思想巨著,不仅涉列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管理等,也涉及到教育,并将教育提高到治国必需的高度来看待。《管子》教育思想的特点,一是倡导政教合一,重视民众道德教育,以礼义规范百姓,务期教化成俗,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二是倡导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开展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倡导尊师重教,注重弟子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7.
齐国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作为治国的一种手段,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先秦齐国也不例外。本文借助现有齐文化典籍,就齐国教育思想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析,力图阐明其关于教育的地位、方针、内容、方式和目的,以求为当代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