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浩斌 《现代哲学》2005,26(1):18-23
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概念具有明确内涵、外延并与一定的"知识型"相关,这与西方学者在一般的、含糊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具有根本的异质性.它界划了一种分析的范式,说明了马克思与资产阶级经济学之间存在着"知识型"的断裂,这种分析范式就是从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开始的探讨社会结构及由这种结构所决定的运动规律,这是"古典经济学"概念之独特内涵所在.福柯等人忽视了古典经济学的"结构"视角而从"劳动"范畴出发,认为马克思对李嘉图的修正在西方知识的最深层中并未产生真正的间断性,这是没有读懂马克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2.
"实践"是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具有特殊意义的范畴,这种特殊性体现在卢卡奇所提出的"行动"概念上。卢卡奇的"行动"概念主要是针对康德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冲突问题而提出的。他为了解决自由与必然的冲突问题,借助费希特的行动哲学思想,从理智直观、艺术审美性和历史性来阐述"行动"概念的内涵。理智直观是卢卡奇与费希特行动概念的相通之处;而审美性和历史性则是卢卡奇行动概念的独创之处。遗憾的是,卢卡奇的"行动"概念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倾向,因此最终走向了乌托邦主义。只有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才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不仅仅强调批判,更是强调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深刻理解与把握,是革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