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华 《管子学刊》2007,(4):99-102
人与自然关系是文学表现的重要母题。透过文学的发展,可以窥视出人类社会在社会实践推动下所走过的历史道路。本文意在通过中西文学发展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过程,并在历史的视野中审视生态批判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回溯历史,儒学的每一次重大转型与发展都与其遭遇的困境以及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五四"时期儒学批判话语的历史情境下,"儒学与现代性"关系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和需要认真回答的历史性课题。一、"五四"运动下的儒学危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日加剧以及中国自身政治统治的没落,传统儒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传统士大夫们所尊奉的孔门圣教在西学的逼近之下也呈现出持久的紧张与冲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终端设备的多样化、普及化趋势,互联网aY-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引发了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由于互联网信息的隐蔽性、共享性、即时性等特点。境外宗教势力开始利用网络向高校进行渗透,潜在危害极大。针对网络渗透的特点,应多措并举,多方合作,构建抵御网络渗透的长效机制。其中,加强反渗透队伍建设、营造网络生态文明、加强网络监管、提供优质文化资源占领网络和丰富校园文化,是构建反网络渗透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美学界出现了更新研究范式的热潮。当代生命美学就是这场实验的参与者。它推出生命、感性、自由、审美超越等关键词,阐释了自己的基本主张。而随着身体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生命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关系也必然会被予以重新哲思。总的来说,生命美学总是涵括了身体美学,身体也总是牵连出生命美学。由于身体的生物性和在世性,一个更完整的美学之环诞生了。当生命美学经历了"身体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超越美学—身体美学"所形成的话语环,它已经将后者的脉络涵括于其中。通过重构这个话语环的内在关联,从身体出发的生命美学显现了其原初形貌,证明了其涵括已有理论建构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师生关系教师评定量表,由14名班主任教师对498名3-6年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师生关系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师生关系特点主要表现在冲突性、亲密性和反应性三个维度上.(2)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3-6年级学生的师生关系可划分为3种类型:冷漠型、冲突型、亲密型,其分布比例分别为23.0%、33.7%、43.3%.(3)师生关系随学生年级增长而变化.在师生关系各维度及总分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级的上升,积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渐下降,而消极师生关系类型的比例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追踪研究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1000余名青少年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探讨了青少年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了饮酒期望的发展和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一年来青少年的饮酒行为、饮酒消极期望和饮酒积极期望都显著增加;女生的饮酒行为和饮酒积极期望的增加都显著高于男生。(2)第二次测查时,青少年的饮酒行为、饮酒积极期望和饮酒消极期望高于一年前原同年级的学生。(3)饮酒积极期望、消极期望和饮酒行为之间的基本关系一年来没有发生变化:消极期望可能降低饮酒行为,积极期望可能增加饮酒行为,消极期望对积极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是消极期望对饮酒行为的作用降低,积极期望的作用升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师生关系学生知觉和教师知觉问卷,分别由508名3~6年级学生及其16名班主任教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教师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具有相似的结构成分:亲密性、冲突性和反应性;(2)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知觉到的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不同:相对于教师而言,4~6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更为消极;而3年级学生知觉到的师生关系则更为积极.(3)快速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教师知觉和学生知觉的师生关系可以聚为两种相同的类型:亲密型和冲突型.教师和学生知觉类型一致的比例为62.5%;不一致类型的比例为37.5%.(4)在师生关系的类型上,三年级学生知觉到的亲密型比例显著高于教师知觉,而冲突型比例则显著低于教师知觉;六年级学生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8.
自希腊进入古典时代起,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概念已经与人具有特殊关联,相关论述则涉及到身心关系。大多数哲学家都倡导精神主体观,把身体当作灵魂的容纳者,但这种假说牵连出一个逻辑问题:与身体结合后,灵魂被后者涵括,无法直接参与外部运动,必须通过身体来实现自己的部分主体性。恰是根据这个逻辑,亚里士多德提出:既然外部运动的承担者只能是身体,那么身体就不可能是纯粹被动之物;至少在感觉-运动层面,它具有不可忽略的主体性;在《灵魂论》和《形而上学》等专著中,他提出了影响深远的身体主体观。虽然他最终没有超越二元论,但相关言说还是为身体的复兴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9.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师生关系教师评定量表,由14名班主任教师对498名3—6年级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进行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因素对其师生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1)小学生的年级与其师生关系有显著的联系.五年级学生表现出高亲密、高反应和高冲突的特点,而六年级则表现出低亲密、低反应和低冲突的特点.(2)男女学生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和反应性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师生关系比男生更为积极.(3)学生的学业表现与师生关系特点有显著的联系,学业表现好的学生有更积极的师生关系.(4)运用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学生的年级、性别、学业表现对师生关系均有显著的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