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明生 《现代哲学》2007,4(5):36-41
儒家大同思想在中国二千年的政治文化中影响深远。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中儒家大同思想的影响尤其巨大。这种影响渗透在其政治思维中,成为他日后设计中国社会模式的重要文化基因。毛泽东设计的具有儒家大同思想和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社会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中由于严重脱离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本,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  相似文献   
2.
王明生 《学海》2006,3(3):62-68
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曾出现了不同的提法。毛泽东反对“毛泽东主义”的提法,认同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建国以后对是否要继续坚持提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多次提出不同意见。在他的一再坚持下,党的八大在进行党章修改时没有再提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他始终认为毛泽东思想不是他个人的思想,而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总结,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陕甘宁边区劳模运动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为了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采取了很多方法,诸种方法中影响较大且别具特色的是劳模运动.劳模运动的基本目的是为边区政权的存续提供经济支持,其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是政治推动.劳模运动还寄托了远大的政治期待,其发展方向是组织起来,其政治追求是平等和合法性.陕甘宁边区开展劳模运动的做法是建国后通过政治典型进行政治动员的肇端.总结这场运动的经验教训至今仍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提升社会治理的智慧化水平,要把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运用至社会治理领域。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打击邪教违法犯罪的紧迫要求,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Z市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分析,从路径依赖理论视角探究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与原因,为邪教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框架建构是社会运动研究的重要理论,可以用来帮助分析新疆反恐与去极端化问题。首先,诊断式框架建构界定与识别分裂主义的目的、极端主义的思想以及恐怖主义手段。其次,预后式框架建构指出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的主要举措。最后,促动式框架建构阐释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的必要性。三种框架建构各有侧重,相互支撑,对反恐与去极端化工作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