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旖旎  李欣 《美与时代》2013,(11):55-55
对字体图形的深入研究,是创作的前提,一部出色作品的产生是建于对其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深入探索与研究之上的,几千年的汉字历史源远流长,它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万事万物。而汉字字体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从它的“形”谈起,汉字字体的形态起源于图形,图形先是以一种符号出现,经过了千年的历史传承演变,形成了汉字,最终汉字形成了它绝无仅有的强大体系。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的一项视觉符号,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字已经变的多元化,不再是简单孤立的线段,而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传递媒介,它可以让人们懂得未知的事物,也可以完整的表达出人的情感,无论人类对事物具有一种怎样的认知、感悟与理解,文字都可以作为一种最简单明了的工具,让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2.
李欣  王旖旎 《美与时代》2013,(11):79-79
雕塑处于公共环境之中,是人们生活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陶瓷雕塑介入公共环境空间是在特定的环境设计中进行的,环境空间中任何物象都可能与之发生关系,这就注定了进入环境空间的陶瓷雕塑创作必然要符合其公共性。现代公共艺术多以自然、生命、人性、生态等主题为主,其审美受众的定位是广大的市民阶层。创作者要在追求作品与环境和谐的基础上,满足公众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这是公共环境创造活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