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关于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简单界定当代中国的文化讨论热潮具有极其广泛的主题,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价值、意义,正是从中派生出来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目前理论界对什么是思维方式、什么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等前提性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歧义繁多的水平上。因此本文首先企图对思维方式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等研究前提作一番界定。  相似文献   
2.
一《物类相感志》是北宋赞宁(919—1001年)的著作。在开头的总论里,作者从“磁石引针”(磁气现象)、“琥珀拾芥”(电气现象)、“蟹膏投漆漆化为水”(化学现象)开始,列举了七十七例被作者视为“物类相感如斯”的现象。接着作者按照传统的类书分类法把各论分成身体、衣服、饮食、器用、药品、疾病、文房、果子、蔬菜、花竹、禽鱼、杂著等十二个部门,分别记述了物类相感的种种特殊现象共计四百四十八例。全编自始至终只是一味地记述现象,没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是一个崇拜圣人的国度。如果主要着眼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类型而言,上述判断无疑是可以成立的,无论是反观以哲学、历史学等为主干的中国传统理论型文化,还是考察以礼仪伦常、风俗习惯为要素的中国传统大众型文化,都能发现“圣人”的无所不在以及圣人观念的强大统摄作用。那么中国人所说的圣人以及中国人所拥有的圣人观念究竟指什么,即它们蕴含了怎样的可供我们译析的传统文化信息?这正是本文的主题。如果先提出结论的话,那么可以说圣人乃是千百年来由中国人所设计又被中国人所企慕和迨及的一种理想人格的载体,圣人的智慧和品格就是中国人在生命繁衍和文明创造过程中赖以汲取的力量源泉以及加以奉行的规范准则,甚至圣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面具有巨大精神号召力和情感凝聚力的伟大旗帜。因此圣人观念从许多方面表现和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于1988年6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爱智山庄召开了第9次夏季学术讨论会,主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生哲学。与会专家学者30余人,就中国哲学史上的人生哲学的地位、内容、特点和演化以及如何建构新时代的人生哲学等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人文科学群里,尚未有过一门学科象哲学那样需要时时反思关于自身的研究对象、社会功能、发展方向等等最为根本的问题。纵观哲学思想发展史,这种反思从来就没有凝滞过,而是处于永不停顿的动态过程之中,尤其是当社会历史行进到某些关键时期,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便总要在这些根本问题上进行突破性的再认识,从而为自己的继续发展开辟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